中医是怎么看病的?

一般来说中医看病的话,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4诊合参。首先要辨明疾病的性质,然后再对症的开一些中药。
中医治疗感冒,把脉,看舌苔,摸摸脑袋手背,问问咳嗽有痰无痰,痰什么颜色,听听咳嗽声音就知道是风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
比方一个人明显腿肿不舒服,放在西医眼前,西医用仪器和化验测试,而中医通过把脉,用手指按压腿肿反弹还是凹陷,问问病人大小便情况,怕冷还是怕热,问问病人生活起居,就知道是病人是虚还是实。

扩展资料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
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2020-09-02
依据阴阳五行理论,运用望闻问切方法,判断病人身体阴阳是否失衡,五脏六腑是否失衡,发现失衡问题,通过中医治疗学外治法与内治法,恢复身体健康。
内治法,脏腑必须用药;外治法理疗,刮痧、火罐、推拿、艾灸、针灸等。2020-04-06
 目前依据中医理论,将人体的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除了平和质以外,其他八种体质被称为“偏颇体质”。
  现代人工作忙碌,生活压力山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亚健康人群,他们去医院检查往往各项指标都挺正常,但自我感觉却很糟糕。中医治未病科的诊疗范围之一就是针对亚健康人群及各种偏颇体质进行中医辨证施治,运用各种中医适宜技术诊治常见病、多发病,满足不同群体的调补养生需求。
  中医体质辨识门诊,主要通过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同时借助如中医四诊仪,确定体质类型、健康或疾病状态,制定起居调养、药膳食疗、情志调节、动静养生等个体化调养治疗方案,并合理选用中药内调和经络俞穴按摩贴敷、悬灸、砭石等非药物疗法外治,以增强体质,纠正偏颇体质,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目的。
  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了解舌象、脉象,最终对个人体质作出判断,每个问诊者全程下来至少需要半个小时。判断出个人体质后,我们会根据其生活方式及身心状况,针对性地给予食疗、药疗和运动指导。2020-04-06
号脉 看舌苔2020-04-06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4:39:3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的脉诊方法多样,其中“三部九候法”是最具代表性的之一。这种方法通过按切全身的动脉,以体察经络气血的运行情况,从而推断疾病的脉象。在实际操作中,切脉部位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每部又细分为天、地、人三候,合计九候。上部的切脉部位包括头部的两额动脉、耳前动脉和两颊动脉;中部包括手部...

  •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辨证论治,而不是仅仅依赖于疾病的诊断。真正的中医会根据病人的具体表现和体质来开药,而不是盲目地针对病症。脉诊是他们诊断的重要手段,他们依赖于自身的经验和技艺,而不是现代医学中的听诊器。他们坚持只开中药,不开西药,认为中药能够更好地与人体相适应,而西药可能会带来副作用。

  • 中医诊脉,通过手指在患者手腕脉搏处感知脉象,分为寸、关、尺三部,医生则运用轻、中、重三种力量,以此辨别脉象的不同。中医脉诊源远流长,早在扁鹊时代便已采用,古代《内经》中记载了21种脉象,经过历代发展,现已记录30余种。历代医家高度重视脉诊,将其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用来识别病因、分析...

  • 那么,一个真正的中医是如何看病的呢?以下是一些基本原则:1. 必须坚持整体观念,不应将局部与整体分割开来。2. 坚持辨证论治,而不是仅仅辨病论治。3. 坚持使用脉诊,而不是依赖听诊器。4. 只开中药,不开西药。5. 使用中药替代抗生素。6. 四诊为纲,化验单仅供参考,不应作为唯一依据。7. ...

  •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起源于古代中国,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其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草药、针灸、按摩、气功、饮食疗法等多种手段。中医的疗效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现今也逐渐被世界各地接受...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