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两虚是为什么?

气虚指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而耗损(“劳则气耗”),或久病不复,或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化不足等所致。

气虚的病理反映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如出现易汗出、周身倦怠乏力、精神萎顿、水肿等征象。从发病原因、症状和脉象来对照现代医学,气虚同现代医学概念“亚健康”极为相似。亚健康的根本原因是阴阳气血不足,五脏功能低下,也与元气不足、气虚相符。

常见的气虚证有如下5种类型:

(1)心气虚:易胸闷,心慌,心律不齐,失眠多梦,健忘,反应迟钝,面白无光,口唇无泽,双目无神。

(2)肝气虚:易怒,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失眠多梦,惊恐不安,委屈爱哭,月经不调,乳房小叶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3)脾气虚: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腹胀便溏,崩漏,消瘦或肥胖,水肿,神疲乏力,头目眩晕,内脏下垂,口周易生疮,唇白而粗糙,口臭,脸色发黄,晦暗,肌肤缺乏弹性。

(4)肺气虚:胸闷气短,语音低微,畏寒,自汗,易患感冒,慢性鼻炎,皮肤病,便秘,皮肤粗糙,易过敏等。

(5)肾气虚:畏寒肢冷,耳鸣眩晕,骨质疏松,颈腰椎骨质增生,腰膝酸痛,精神委靡,阳痿早泄,发育不良,宫冷不孕,黑眼圈,易生鱼尾纹,生黑斑,发胖,脱发及白发。

血虚指血量不足、血质失常或血液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但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气血亏虚,则可出现一系列的病证。主要可归纳为脏腑失于濡养、血不载气两方面引起的病证。

(l)脏腑失于濡养: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发枯焦,以及大便秘结等。

(2)血不载气: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气以行。血虚,则气无以附,遂因之而虚,故血虚常伴随气虚,病人不仅有血虚的症状,而且还有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等气虚症状。

临床常见血虚而致气虚的慢性失血证。特别是在大失血情况下,气随血亡而脱,此时气脱反而成为主要矛盾。大气下陷则出现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气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

气血两虚指既有气虚之象,又有血虚之象的症候。多由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先有血虚无以化气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少气赖言,神疲乏力,或有自汗,心悸失眠,舌质淡嫩,脉细弱。2019-06-11
气血两虚为证候名。亦称气血两亏。指气血均亏损不足的证候。多由久病不愈,气血两伤所致。可因气虚不能生血而致血虚,亦可因血虚而致气虚。临床表现气虚与血虚同时存在,症见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眩晕、心悸失眠、面色淡白或萎黄等。治当气血双补。可用八珍汤。
中文名
气血两虚
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概念
证候名,亦称气血两亏。指气血均亏损不足的证候,多由久病不愈,气血两伤所致,可因气虚不能生血而致血虚,亦可因血虚而致气虚。
解读
气血两虚,即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
气血两虚,多因久病消耗,气血两伤所致;或先有失血,气随血耗;或先因气虚,血化障碍而日渐衰少,从而形成气血两虚。“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血两虚,则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失之濡养,各种机能失之推动及调节,故可出现不荣或不用的病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体失养及感觉运动失常的病理征象,如面色淡白或萎黄、少气懒言、疲乏无力、形体瘦怯、心悸失眠、肌肤干燥、肢体麻木,甚至感觉障碍、肢体痿废不用等。
中医应用
气血两虚证
主症:面色㿠白或萎黄,心悸气短。
副症:头目眩晕,失眠健忘,多梦自汗,少气懒言,神疲乏力;或发色不泽,唇甲淡白;或食少纳呆,饮食无味,形体消瘦;或手足麻木,肌肤不仁。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缓而无力。
治疗法则:补气养血。
代表方剂:归脾汤、八珍汤。2019-06-11
饮食不足型:人体脏腑靠气血津液滋养,气血津液靠水谷精微来化生。如饮食数目不足,长期饥饿,气血生化无源,势必导致气血两虚。另外,饮食量固然充足,但嗜欲偏食,亦同样出现造血原料的缺乏,使生化之源不足,而出现血虚,导致其他病证。2019-06-11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4-11-16 15:59:1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从后天上找原因吧,先天已不可改,知道了也没用。但是还没生孩子又想生孩子,就需要你和他(她),好好养个半年一年再生孩子,给你未来的宝宝一个很好的甚至优于常人的先天,而他(她)也一定相当健康可爱。 如果父母给了你一个好身体,你不知限度地耗,你会早衰,如果给你的不是很好,但省...

  • 病情分析:失眼多梦常由精神紧张,思虑过度,苦恼忧虑,心事重重、想入非非等引起。指导意见:一般可吃些养心安神的中药,可选择脑力宝丸或天王补心丸也可。

  • 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 本型症状常见有小便淋漓不畅,或尿道口有秽浊之物流出,或带下异常,小腹胀痛,舌暗,苔白,脉弦细。这是...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