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脾虚体质如何调理呢?

1、香菇。
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2、红薯。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红薯
3、栗子。
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4、山药。
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5、扁豆。
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作用,健脾化湿,清暑和中。宜于脾虚湿盛,食少便稀,暑湿吐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6、红枣。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7、蜂蜜。
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作用: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宜于脾胃虚弱胃痛,津亏肠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食。
8、豇豆。
味甘、性平,归脾、肾经。作用:健脾,补肾。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
9、糯米。
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作用,补中益气,补肺敛汗。宜于脾虚腹泻,近代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粘滞难化,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10、粳米。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在食疗的基础上还可以采用茶疗的方法来调养,可饮用德甫的鏛緭宝茶,可以温养脾胃,健脾益气。2019-01-24
1、注意冷暖。注意冷暖十分重要。在春秋气候变化无常时,有虚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虚泄泻的,可在脐中贴暖脐膏药,同时还应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脘部发冷,可及时服用生姜茶。 2、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因此,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素食为主、荤索搭配。要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满足机体需求和保持大便通畅。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2019-01-24
脾胃湿热,还有分热偏重,湿偏重,湿热并重三种情况,归脾丸属于健脾养血宁心安神,单用可能不行,因为还有湿热要祛除,所以建议用三仁汤等清脾胃湿热的方子加减治疗。2019-01-24
你的舌头来看,应该是脾虚体内水液停聚,但是有没有热看不出来。可以多喝薏米红豆熬得稀饭和汤。2020-03-08
刚回答了一个相同的问题.
这个要看你的具体症状,市场上好象没有成药.
但苓桂术甘汤,五苓散,胃苓汤,实脾饮等等都是健脾利湿的.
好多健脾的药物本身有利湿的功效.如茯苓,薏苡仁等.2019-04-07
早睡早起,保持好心情2019-01-24
mcxzy 阅读 37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5:57:1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此外,适当的体育锻炼也是调理脾胃湿热的重要手段。通过散步、瑜伽或太极等轻柔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帮助身体排除湿气,增强体质。值得注意的是,调理脾胃湿热需要耐心和恒心,不宜期望短期内见效。在治疗过程中,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便更好地根据个人体质调整治疗方案。综上所述,针对脾胃湿热...

  • 脾虚湿热的调理方法 针对脾虚湿热,治疗原则为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主方为清中汤,其中黄连、栀子用于清热化湿,而半夏、茯苓、白豆蔻则健脾祛湿,陈皮、甘草则帮助理气和胃。若热盛便秘,可加银花、蒲公英、大黄、枳实;若气滞腹胀,则加厚朴、大腹皮。若湿热并重,出现腹痛痞满、呕吐不纳等症状,治疗则...

  • 1、脾虚湿热要怎么调理脾虚湿热治疗原则采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主方清中汤。方中黄连、栀子清热化湿,半夏、茯苓、白豆蔻健脾祛湿,陈皮、甘草理气和胃。热盛便秘者,加银花、蒲公英、大黄、枳实;气滞腹胀者,加厚朴、大腹皮。若湿热并重,腹痛痞满,呕吐不纳,舌白或黄,渴不引饮,大便泄泻,小便不...

  • 在调理湿热体质的过程中,还需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建议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等清淡食物的摄入。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在服用任何中药或进行健康调理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他们可以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

  • 此粥可长期饮用,有助于改善体质。冬瓜汤是另一道适合湿热体质的食谱。将连皮的冬瓜加水清炖,冬瓜清淡且具清热利湿的功效。在烹饪时,应尽量少放油与肉,保持汤品的清淡,这样效果更佳。冬瓜汤不仅美味可口,还能帮助调节体内湿热,是夏季消暑的好选择。对于热较重者,麦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用...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