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词。指补益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内伤劳倦或病久虚羸,而见气短懒言.面色苍白.神疲无力.肌肉消瘦等症。常用药物如党参.黄耆.白术.甘草等。2008-07-14
气一般都是运行 顺畅 且量适宜
益气可以是补气 或者推动气的运行2008-07-14
益气可以是补气 或者推动气的运行2008-07-14
中医是祖宗几千年留下的垃圾,害人不浅,决不可信!尽快取缔中医.2008-07-14
看字面意思就明白了,有益于气,对于气有好处。至于气是什么,你去百度搜2008-07-14
益气是中医学中的概念,指的是中药或其他治疗方法能够增强人体的气血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改善机体的健康状态。益气的作用可表现在增强人体的精力、改善疲劳、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改善体质等方面。在中医理论中,气被看作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物质,益气也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目...
益气是中医术语之一,它是指调整人体气血平衡,增加机体正气,使人体具有健康、强壮、充满活力的状态。在中医理论中,益气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之一。益气药物或食物具有温补元气、养血补气的作用。同时,中医强调益气的保健方法,包括运动、气功、饮食、疗养等,这些可以提高人体抵抗力,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和...
补中的“中”指的是中焦脾胃,益气的“气”指的是脾胃之气。具体来说:补中:在中医理论中,人体被分为上、中、下三焦。其中,中焦主要指的是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主运化,即消化和吸收饮食物,并将其转化为人体所需的气血等营养物质。当脾胃虚弱时,运化功能减弱,会导致中气不足。因此,“补中...
1. 所述的“益气,固表,止汗”是中医药学中的术语,指的是通过药物或其他疗法来增强体内的气,巩固体表,并减少或阻止汗水排出。2. 这一治疗原则适用于那些体内气虚的人,他们可能会感到疲劳无力,活动后容易出汗,尤其是在风邪的侵袭下。3. 中医理论中,气虚指的是人体气的功能不足,表现为各种虚...
中医名词。指补益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内伤劳倦或病久虚羸,而见气短懒言.面色苍白.神疲无力.肌肉消瘦等症。常用药物如党参.黄耆.白术.甘草等。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50054.html?w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