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豉汤虚烦一词是指

以下为虚烦一词的解释:
虚烦一词,从字面上理解,当为因虚而烦,因此有的医家据此而认为“虚烦”即误治后正虚作烦。然而从栀子豉汤的药物组成来看,并无补虚之品,条文中对症状的描述亦不支持正虚,所以正虚作烦的解释则难以服人。
伤寒论中的虚烦证
虚烦证是伤寒论中因汗、吐、下后,无形热邪,蕴郁心胸,郁热扰心形成的热郁胸膈证,也称为虚烦证,属于太阳病变证的热病范畴。虚烦证包括栀子豉汤证、栀子甘草豉汤证、栀子生姜汤证、栀子厚朴汤和栀子干姜汤共五个方证,涉及原文第76至81条。

1、栀子豉汤证:以虚烦不得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或胸中窒,或热郁由气及血而心中结痛。病机总为热郁胸膈不得出,治以栀子豉汤,清宣郁热。方中栀子清三焦之热,豆豉宣散使热从上出。
2、栀子甘草豉汤:栀子豉汤证若见少气者,加一味甘草以益气。
3、栀子生姜豉汤:栀子豉汤证若见火热扰胃而呕吐者,用栀子生姜豉汤,方中用生姜和胃降逆。

4、栀子厚朴汤:若火邪不仅留扰胸膈,进而下扰于腹,使腹部气机不畅,而见心烦腹满和卧起不安,治以栀子厚朴汤。方中栀子清解郁热,用厚朴、枳实行气消满。因病及脘腹,不宜使热从上宣散,故去豆豉。
5、栀子干姜汤:若下之后,见脾虚便溏者用栀子干姜汤清上温中。方中栀子清上焦郁热以除烦,干姜温中散寒,寒温并用,相反相成。
然而,以上之方,以苦寒之药为主,若遇素体脾阳虚,中焦有寒便溏者,应禁用或慎用。服药之后,得吐者,止后服,这并不是说栀子豉类是吐剂。栀子生姜汤证中见及呕吐,乃火热扰胃之呕吐,是病理性的。服药后得吐,是正气得药之助,驱邪从吐而出。

2023-11-08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0:41:5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虚烦一词,从字面上理解,当为因虚而烦,因此有的医家据此而认为“虚烦”即误治后正虚作烦。然而从栀子豉汤的药物组成来看,并无补虚之品,条文中对症状的描述亦不支持正虚,所以正虚作烦的解释则难以服人。伤寒论中的虚烦证 虚烦证是伤寒论中因汗、吐、下后,无形热邪,蕴郁心胸,郁热扰心形成的...

  • 3、栀子干姜汤(栀子豉汤基础上出现太阴证,所以用干姜代替豆豉,栀子解阳明火郁,干姜温太阴虚寒)。4、黄连阿胶汤治疗烦躁失眠才是真正的阳明里虚热证的虚热;栀子豉汤的烦躁才是真正的阳明火郁的实证烦躁。九、禁忌 凡是栀子豉汤,病人有微溏者(太阴虚)不可服之(栀子干姜汤除外)。【临床验案】1...

  • (1)烦为热盛,栀子苦寒,色赤入心,故以为君。淡豉苦能发热,腐能胜焦,助栀子以吐虚烦,故以为臣。(2)酸苦涌泄为阴也,此吐无形之虚烦,若膈有实邪,当用瓜蒂散。变化方:(1)本方加甘草,名栀子甘草豉汤治前证兼少气者。(2)本方加生姜,名栀子生姜豉汤,治前证兼呕者。(3)本方除...

  • 这条和前一条要联系起来看,下利后心烦,按之心下软,肚子柔软,这是个虚烦。如果心下痛,或者心下硬,就不是虚烦,大便恐怕也有问题。虚烦是个火郁,热邪郁在胸中,所以用栀子豉汤。胡希恕 这个下利和上面那个下利后一样,下利止后不应当有烦,如果有烦,这个烦不是热,看虚实,在心下当胃部位...

  • 虚烦,是由太阳表邪传过来的,如果表邪没有了,郁在心胸化热,就会形成栀子豉汤证。烦就是有热,表热郁于胸部,与有形之物凝结,就是实烦,例如大结胸证;如果没有夹杂有形之物,就是虚烦。这个方子服后,有时吐。胡希恕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这是一条说的水逆证。误发内有停水的人汗...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