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资料源于哪些古书。

医宗金鉴。2012-09-17
经络理论主要源于<黄帝内经>
经络——经脉、络脉的总称。功能——行气血,通阴阳。
《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
骨空——骨骼与穴位的关系
冲、任、督脉的循行及病症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冲脉者,起于气
街,并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水腧五十七穴即寒热病灸法

《灵枢.经脉第十》: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素问·经脉》中说,“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索问·痹论》说:“卫气,循皮肤之
中,分肉之间,熏十盲膜,散于胸腹”。不言而喻,“分肉”“腠理”等诸多的描述,就是今天
术语中的间隙。经络依大小可分勺孙脉、络脉、经脉

你可以先看看《灵枢·经脉》和《灵枢·经别》2012-09-16
《黄帝内经》中有关于经络中真气运行规律,气血特征的内容。2012-09-23
最早的源于《周易》,《黄帝内经》,只要是专著就是后来的医者自己写的了,直到现代的针灸学。2012-09-15
马王堆医书,还有张家山汉墓的《脉书》《引书》都早于内经跟针炙甲乙经。2012-09-15
本人有电子书,要书给发,古书不好使,文言文不好看,没有现代研究的中医书籍缺乏科学依据和说服力2012-09-11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灵枢·经脉和灵枢·经别2012-09-15
《周易》《黄帝内经》《素问》《灵枢》《脉书》2012-10-04
针灸甲乙经 卷二
12经脉络脉支别第一上下
你的问题穴位:
针灸甲乙经 卷三
总计654穴 单48 双308
eg:头直目上入发际5分却行至脑空几十穴第四
临泣 当目上眦 直入发际 5分陷者中 足太阳少阳杂之会 刺3分留7呼 灸5状
。。。。
针灸甲乙经虽然是西晋的书,比黄帝内经晚但是真的是最早针灸学的书籍
湖北中医学生深夜完全手打希望采纳2012-09-21
黄帝内经就有了。2012-09-19
史前文化2012-09-23
黄帝内经,还有一些不记得了2012-09-25
建议您可以看一下中医教材《中医针灸学》通俗易懂。预祝您成功!!!2012-09-16
好像就是讲穴位的吧2012-09-19
别傻了 自学学不会的 一定要有老师 要么你就别浪费时间了2012-09-21
黄帝内经有通俗版的哦,可以先看看2012-09-15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6:05:3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一、《黄帝内经》的地位 《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中的经典,被誉为“医家之宗”。在这部古籍中,不仅详细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而且包含了丰富的针灸理论,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二、内容概述 《黄帝内经》中关于针灸的部分包括了经络理论、穴位定位、针刺方法以及治疗原则等。它详细描述了...

  • 《黄帝内经》讲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

  • 原有9卷,古书早已亡佚,后经唐王冰订补,改编为24卷,计81篇,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所论内容十分丰富,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论述摄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药物以及养生防病等各方面的关系,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保存了《五色》《脉变》...

  • 《针灸大成》由明代的杨继洲编纂,是针灸学的重要文献之一,它综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针灸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针灸逢源》则是清代的作品,作者是汪机,书中汇集了大量的针灸经验,对针灸疗法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这些古书不仅为针灸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后世的医学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

  •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说穿了就是治病的古书~~~但《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望采纳!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