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
凡已归属于十四经系统内的穴位称十四经穴位,简称“经穴”。早在《内经》中,对穴位的分经已奠定了基础,如《灵枢·本输》、《素问·气府论》等都有分经论穴。后来《明堂孔穴》一类书籍,对各经穴位有了全面的记载。据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转载《明堂孔穴》的穴名总数为349。宋代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增至354,并对穴位的归经和排列顺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以后,宋代王执中《针灸资生经》以至清代的针灸著作又略有增加,穴名总数为361。历代增加的穴数见下表:
经穴总数表
书名 明堂、甲乙 铜人 资生、大成 发挥 图翼 金鉴 逢源
正中单穴 49 51 51 52 52 52 52
两侧双穴 300 303 308 303 304 308 309
总计 总穴名 349 354 359 355 356 360 361
总穴数 649 657 667 658 660 668 670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增入单穴2:灵台、腰阳关;双穴3,即厥阴俞、膏肓俞、青灵。至《针灸资生经》(明·《针灸大成》同)再增入双穴5,即眉冲、督俞、气海俞、关元俞、风市。元《十四经发挥》较《铜人》增中枢一穴。明《类经图翼》因增加单穴1,即中枢;双穴1,即急脉。但未列入《资生》所增各穴。清·《医宗金鉴》仍遗漏眉冲;至李学川《针灸逢源》才汇集各穴确定为361经穴。
属于同一经络的穴位,其治疗作用往往有着一致性。尤其是四肢肘、膝以下的穴位被列为十二经脉的基本要穴。十二经脉的命名,各分手足三阴、三阳而连接脏腑,就是表示了四肢经穴对于头身脏腑的远道治疗作用。《内经》论述针灸治疗时,常只举经名而不列穴名,即以经络来概括穴位。说明当时已深入掌握了穴位的一定规律性,在理论方面已趋于系统化。2006-08-12
凡已归属于十四经系统内的穴位称十四经穴位,简称“经穴”。早在《内经》中,对穴位的分经已奠定了基础,如《灵枢·本输》、《素问·气府论》等都有分经论穴。后来《明堂孔穴》一类书籍,对各经穴位有了全面的记载。据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转载《明堂孔穴》的穴名总数为349。宋代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增至354,并对穴位的归经和排列顺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以后,宋代王执中《针灸资生经》以至清代的针灸著作又略有增加,穴名总数为361。历代增加的穴数见下表:
经穴总数表
书名 明堂、甲乙 铜人 资生、大成 发挥 图翼 金鉴 逢源
正中单穴 49 51 51 52 52 52 52
两侧双穴 300 303 308 303 304 308 309
总计 总穴名 349 354 359 355 356 360 361
总穴数 649 657 667 658 660 668 670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增入单穴2:灵台、腰阳关;双穴3,即厥阴俞、膏肓俞、青灵。至《针灸资生经》(明·《针灸大成》同)再增入双穴5,即眉冲、督俞、气海俞、关元俞、风市。元《十四经发挥》较《铜人》增中枢一穴。明《类经图翼》因增加单穴1,即中枢;双穴1,即急脉。但未列入《资生》所增各穴。清·《医宗金鉴》仍遗漏眉冲;至李学川《针灸逢源》才汇集各穴确定为361经穴。
属于同一经络的穴位,其治疗作用往往有着一致性。尤其是四肢肘、膝以下的穴位被列为十二经脉的基本要穴。十二经脉的命名,各分手足三阴、三阳而连接脏腑,就是表示了四肢经穴对于头身脏腑的远道治疗作用。《内经》论述针灸治疗时,常只举经名而不列穴名,即以经络来概括穴位。说明当时已深入掌握了穴位的一定规律性,在理论方面已趋于系统化。2006-08-12
去找医院的专科医生或者医科大学生吧!2006-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