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经穴的知识。

  经穴

  凡已归属于十四经系统内的穴位称十四经穴位,简称“经穴”。早在《内经》中,对穴位的分经已奠定了基础,如《灵枢·本输》、《素问·气府论》等都有分经论穴。后来《明堂孔穴》一类书籍,对各经穴位有了全面的记载。据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转载《明堂孔穴》的穴名总数为349。宋代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增至354,并对穴位的归经和排列顺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以后,宋代王执中《针灸资生经》以至清代的针灸著作又略有增加,穴名总数为361。历代增加的穴数见下表:

  经穴总数表
  书名 明堂、甲乙 铜人 资生、大成 发挥 图翼 金鉴 逢源
  正中单穴 49 51 51 52 52 52 52
  两侧双穴 300 303 308 303 304 308 309
  总计 总穴名 349 354 359 355 356 360 361
  总穴数 649 657 667 658 660 668 670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增入单穴2:灵台、腰阳关;双穴3,即厥阴俞、膏肓俞、青灵。至《针灸资生经》(明·《针灸大成》同)再增入双穴5,即眉冲、督俞、气海俞、关元俞、风市。元《十四经发挥》较《铜人》增中枢一穴。明《类经图翼》因增加单穴1,即中枢;双穴1,即急脉。但未列入《资生》所增各穴。清·《医宗金鉴》仍遗漏眉冲;至李学川《针灸逢源》才汇集各穴确定为361经穴。

  属于同一经络的穴位,其治疗作用往往有着一致性。尤其是四肢肘、膝以下的穴位被列为十二经脉的基本要穴。十二经脉的命名,各分手足三阴、三阳而连接脏腑,就是表示了四肢经穴对于头身脏腑的远道治疗作用。《内经》论述针灸治疗时,常只举经名而不列穴名,即以经络来概括穴位。说明当时已深入掌握了穴位的一定规律性,在理论方面已趋于系统化。2006-08-12
去找医院的专科医生或者医科大学生吧!2006-08-12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5:59:5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足少阴肾经的路径起于足小趾下,斜行至足心,穿过内踝后,进入足跟,沿腿部内侧后缘,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其分支从肾上至肝、膈,入肺,沿喉咙,至舌根。另一分支从肺出,连络心脏,注入胸中。2. 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处,大约在第二、三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

  • 手阳明大肠经为人身十二正经之一。手太阴肺经的巡行路线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

  • 五腧穴是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每条 经各有5个,分别名为井、荥、输、经、合,这些穴位各有五行属性,因为这5个穴位的经气由弱到 强,流行由浅入深,通过这几个穴位就可以起到调理整条经络及五脏六腑的效果。 3.有哪些关于穴位 *** 的知识 上脘穴--按揉为食道减负 上脘穴的最大功效就是 *** 肠道...

  • 特定穴的意义 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经穴,称为特定穴。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将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郄穴”、”八会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十类 知识链接 一项统计表明,...

  • 【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针灸学-第十四章-足少阴肾经、腧穴-复溜穴主治的知识点。(2)复溜为足少阴肾经经穴。主治:水肿、汗证(盗汗、无汗或多汗)等津液输布失调病证。3. 下列各项中,不是涌泉穴的主治病证的是:A.足心热 B.呕吐涎沫,吐舌 C.大便难,小便不利 D.咯血、咽喉肿痛、...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