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在疾病分类上有哪些特点?它和西医学的分类方法有什么不同?

中医对疾病的分类,如前所述,一般都从主要症状入手,然后按它的辨证规律分类,最后分到什么“证”了,然后论治。

现举内科病分类为例:它先将内科病分成“外感时病”(也叫“外感”)与“内伤杂病”(也叫“杂病”)两大类。

先说“外感时病”,因它以临时“外感时邪”而发病,故名。“时”,有“流行”之义,所以也包括现代所说的传染病。其中又分“伤寒病”和“温病”两大类。这两者都是类似的外感时病,只是名称、治法不同而已。简括地说,中医名着《伤寒论》阐述了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所创用有关伤寒的理论,它把外感病总称“伤寒病”(不是西医的肠伤寒,慎勿相混)。这个理论将伤寒病分成六个类型和阶段,分别命名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个“证”,然后论治。(注意,此处六个“病”,按实质是六个“证”,古医书常有如此含糊不清的叫法,不够严密。)这个分类方法就叫“六经分证”法。2020-06-06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4:00:5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现举内科病分类为例:它先将内科病分成“外感时病”(也叫“外感”)与“内伤杂病”(也叫“杂病”)两大类。先说“外感时病”,因它以临时“外感时邪”而发病,故名。“时”,有“流行”之义,所以也包括现代所说的传染病。其中又分“伤寒病”和“温病”两大类。这两者都是类似的外感时病,...

  • 外邪致病的整体观是中医学病因学说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外邪是指自然界气候变化而生的淫邪,人生活在自然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外因。外邪致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外邪发病内通五脏,因地域方位不同而产生差异。同时,情志与五脏相应,病则首伤五脏。情志过用会伤及五脏,根据情志与五脏的相应...

  • 中医与西医在治疗疾病方面各有侧重,各自特点鲜明。中医注重从根本上调理身体,旨在恢复人体的自然平衡。以感冒为例,中医认为感冒的发生与体内阴阳失衡有关,因此治疗时不仅针对症状如喉咙痛和咳嗽,更注重调整身体机能,使其恢复至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愈感冒的目的。相比之下,西医则更侧重于对症状的直接治...

  • 外有病属表,内有病属里。从病势深浅上讲,表证病浅而轻,里证病深而重;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病退。表里辨证适用于外感病,可察知病情的轻重深浅及病势趋向。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寒热辨证...

  • 中医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整体观念 中医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和谐统一,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中医看来,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各个部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中医治疗时不仅仅针对病症本身,还会考虑到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通过调节整体平衡来治疗疾病。二、辨证...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