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的疾病分类命名

(一)分类主要以病因为依据,分为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两大类。1.外感疾病:伤寒六经病证,瘟病卫气营血病证、三焦病证。2.内伤杂病:脏腑经络病证、气血津液病证。此外还有病机分类、脏腑分类。本书是在病因分类的基础上,力足脏腑分类,把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分为七大类: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系病证、肝胆系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二)命名主要以病因、病机、病理产物、病位、主症、特征为依据,但大部分是以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命名。本书在病因分类的基础上立足脏腑分类归为七大类:

2016-05-14
mcxzy 阅读 7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3:53:3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一)分类主要以病因为依据,分为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两大类。1.外感疾病:伤寒六经病证,瘟病卫气营血病证、三焦病证。2.内伤杂病:脏腑经络病证、气血津液病证。此外还有病机分类、脏腑分类。本书是在病因分类的基础上,力足脏腑分类,把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分为七大类:肺系病证、心系病证、...

  • 中医内科古称“疾医”、“杂医”、“大方脉”,即中医内科学研究的范围很广,传统将其研究的疾病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两大类。一般说来,外感病主要指《伤寒论》及《温病学》所说的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它们主要由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疫疠之气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

  • 总论介绍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中医内科学术发展源流,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命名及特点;阐述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思路与原则;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各论分八章,按肺系、心系、脾胃、肝胆、肾系、脑系、气血津液、肢体经络病证顺序排列,介绍54种中医常见病证。书末附中医内科学常用方剂,...

  • 1.消渴的概念 消渴是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2.消渴的源流 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证治准绳》对三消分类作了规范,“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二、消渴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

  • 总论 中医内科学目录深入探讨了这一领域,从学术理论的源流到具体疾病的分类、命名和特点,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指导。第一章导言以两个部分展开,第一节详细讲述了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源流,第二节则深入分析了内科疾病的分类、命名及其独特之处。第二章病因病机涉及病因、发病、基本病机以及脏腑、气血、津液...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