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运用脉诊的注意要点

脉象与主病之间关系十分复杂,在脉诊临床运用中,需要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一)独异脉的诊断意义

  独异脉:指疾病中所表现出的异于常脉的某种特殊脉象变化。临床时若能发现独异脉对于病证诊断是极为有益的。独异脉有部位之异、脏气之独、脉体之独的区别。

  部位之异:是指某种脉象仅见于某一部,例如左关脉独弦,右寸脉独弱之类。这些脉的主病多与该部所属脏腑有关。如左关脉弦为肝郁,右寸脉弱为肺虚,左尺脉弱多肾虚等。

  脏气之独:是指某些脉常见于相应脏腑的病证,如结、代、促脉常是心病的表现,其他如肝病多见弦脉、肺病常见浮脉、脾病常见缓脉、肾病的脉象多沉等。

  脉体之独:是指病中突出表现为某种脉象,其所主的病证自明,如滑脉主痰湿、实热、食积,紧脉主伤寒、痛症,濡脉主脾虚、湿困,伏脉主邪闭、厥病、痛极,芤脉见于亡血、伤阴等。

  (二)辨脉主病不可拘泥

  脉象一般以浮为主表,沉为在里,数多热,迟多寒,弦大为实,细微为虚。但这些表、里、寒、热、虚、实之间,又有真假疑似,须要注意。例如浮脉虽然属表,但是阴虚血少,中气亏损者,也可以见到浮而无力的脉象;沉虽然属里,但是初感外邪深者,由于寒束皮毛,脉不能达,也有可能见到沉紧脉象;数虽然属热,阳明腑实证邪热内聚,气血受阻时,未必出现数脉。

  (三)脉症顺逆与从舍

  脉症顺逆,是指脉与症的相应与不相应,以判断病情的顺逆。

  一般而论,脉与症相一致者为顺,反之为逆。如暴病出现浮脉、洪脉、数脉、实脉为顺,反映正气充盛能够抗邪;久病出现沉脉、微脉、细脉、弱脉者为顺,说明正虽不足而邪亦不盛。

  但是如果新病反而出现沉脉、细脉、微脉、弱脉,说明正气虚衰;久病反而出现浮脉、洪脉、数脉、实脉等,则表示正气衰而邪不退,均属逆证。

  所以,脉与症有时有不相应者,故临床时应当根据疾病的本质决定从舍,或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

  舍脉从症:是指在症真脉假的情况下必须舍脉从症。例如症见腹部胀满疼痛,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而脉象迟细者,其中症反映的是内有实热的真热之象为真,而脉象迟细所反映的是假象应该舍脉从症。

  舍症从脉:是指在脉真症假的情况下必须舍症从脉。例如伤寒邪热郁闭于里,出现四肢厥冷,脉象滑数,则脉象滑数反映的是内有实热的*,而四肢厥冷是邪热内伏,隔阴于外所形成的假寒之象,所以临床辨证当以脉象为主,此即舍症从脉。

  脉症舍脉说明脉象只是疾病表现的一个方面,因而要四诊合参,才能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2023-01-17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02 18:56:5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二)辨脉主病不可拘泥 脉象一般以浮为主表,沉为在里,数多热,迟多寒,弦大为实,细微为虚。但这些表、里、寒、热、虚、实之间,又有真假疑似,须要注意。例如浮脉虽然属表,但是阴虚血少,中气亏损者,也可以见到浮而无力的脉象;沉虽然属里,但是初感外邪深者,由于寒束皮毛,脉不能达,...

  • 脉诊,是一项重要的中医诊断技术,最佳时间应在清晨,此时《素问·脉要精微论》建议"平旦诊法,阴气未动,阳气未散,气血调匀,利于病脉鉴别。"清晨人体不受饮食、活动影响,内外环境相对宁静,利于医生准确判断。然而,诊脉并非仅限于清晨,汪机主张"病时随时可诊,不必拘泥于平旦",强调诊脉环境的安静与...

  • 中医把脉主要采用寸口诊脉法。患者需将手臂置于脉诊垫上,使寸口处充分暴露。医生的中指置于掌后高骨内侧的关脉位置,食指则按在关前的寸脉位置,无名指按在关后的尺脉位置,三指呈弓形,用指腹触按。注意,布指的疏密需与患者手臂的长度相匹配。在具体操作中,医生会运用举、按、寻、总按和单诊等手...

  • 在对脉象进行辨别时,需要注意浮沉虚实的变化,这是最基本的脉诊技巧之一。此外,还需要对脉搏的强弱、快慢、节律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指力的运用非常关键,要用适中的力度按压脉搏,以便更好地感知脉象的变化。此外,“关部浮沉左右尺”,这句话则强调了在把脉时需要注...

  • 季节因素也不能忽视,夏季脉象可能较为洪大,冬季则相对较沉且微小。剧烈运动、饮酒、精神刺激以及某些药物都可能短暂地改变脉象的常态。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的脉搏可能不在常规的寸口部位,如在拇指腕侧出现的反关脉,或者从尺部斜向手背的斜飞脉。这些情况需要医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解剖结构的深入理解...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