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干地黄丸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圣济总录》卷一三九:熟干地黄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兰室秘藏》卷上:熟干地黄丸 3.1 熟干地黄丸的别名 3.2 处方 3.3 制法 3.4 功能主治 3.5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3.6 摘录 4 方出《本事》卷二,名见《普济方》卷二二四 4.1 方名 4.2 组成 4.3 功效 4.4 主治 4.5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4.6 制备方法 4.7 各家论述 5 《鸡峰》卷七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6.1 方名 6.2 组成 6.3 功效 6.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医方类聚》卷九十六引《御医撮要》 8.1 方名 8.2 组成 8.3 功效 8.4 主治 8.5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8.6 制备方法 9 《圣惠》卷七十二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圣惠》卷八十一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圣惠》卷二十七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局方》卷九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功效 12.4 主治 12.5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12.6 制备方法 12.7 用药禁忌 13 《圣惠》卷三十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圣惠》卷三十七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鸡峰》卷十六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圣惠》卷六十九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6.6 附注 17 《圣惠》卷五十八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7.6 用药禁忌 17.7 附注 18 《圣惠》卷二十九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18.5 制备方法 19 《圣惠》卷三十三 19.1 方名 19.2 熟干地黄丸的别名 19.3 组成 19.4 主治 19.5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19.6 制备方法 19.7 附注 20 《圣惠》卷二十六 20.1 方名 20.2 熟干地黄丸的别名 20.3 组成 20.4 主治 20.5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20.6 制备方法 20.7 附注 21 《圣惠》卷四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普济方》卷二二四引《卫生家宝》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功效 22.4 主治 22.5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22.6 制备方法 23 《圣惠》卷四十六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3.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23.5 制备方法 23.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熟干地黄丸 1 拼音 shú gàn dì huáng wán
2 《圣济总录》卷一三九:熟干地黄丸
2.1 处方 熟干地黄(焙干)120克 杏仁(汤,退去皮、尖、双仁,炒,别研)牛膝(去苗叶,酒浸,焙)各45克 苦参(细锉,,焙干)菟丝子(酒浸,焙,捣)肉苁蓉(酒浸,切,炒)黄耆(炙,锉)萆薢(炒)各30克 桂(去粗皮)青木香(生用)各7.5克 诃黎勒(煨热,去核)15克 升麻23克
2.2 制法 上一十二味,除杏仁外,捣细罗为末,入杏仁别捣,再罗匀,炼蜜和捣三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治远年伤折,忽因风气不和,于旧伤处疼痛不可忍者。

2.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2.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九
3 《兰室秘藏》卷上:熟干地黄丸
3.1 熟干地黄丸的别名 滋阴地黄丸(《东垣试效方》卷五)。
3.2 处方 人参6克 炙甘草 天门冬(汤洗,去心)地骨皮、五味子 枳壳(炒)黄连各9克 当归身(酒洗,焙干)黄芩各15克 生地黄(酒洗)23克 柴胡24克 熟干地黄30克
3.3 制法 上药同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3.4 功能主治 养血凉血。治血弱阴虚,心火上攻,瞳子散大,视物则花,偏头肿闷。
3.5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食后用茶汤送下,一日二次。
3.6 摘录 《兰室秘藏》卷上

4 方出《本事》卷二,名见《普济方》卷二二四 4.1 方名 熟干地黄丸
4.2 组成 熟地黄5两(洒酒,9蒸9晒,焙干),菟丝子4两(酒浸,晒干,用纸条子同研别末),鹿茸3两(酥炙黄,燎去毛),附子2两(炮,去皮脐),沉香1两。
4.3 功效 补益脾胃。
4.4 主治 风虚劳损挟毒,脚弱疼痹或不随,下焦虚冷,胸中微有客热,心虚惊悸不得眠,食少失气味,日夜数过,心烦迫不得卧,小便不利,又时复下。
4.5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盐酒或盐汤送下。
4.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加麝香半钱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7 各家论述 此方专补脾肾。熟地黄气味甘寒微苦,入肾;鹿茸气味甘温,入足少阴、太阳;菟丝子气味甘平,入足少阴、太阴;附子气味咸温,入手、足少阴;沉香气味辛温,入肾,能走下焦;再佐以麝香之走窍,盐酒之送药。盖高年中下两亏者,非此不能效也。
5 《鸡峰》卷七 5.1 方名 熟干地黄丸
5.2 组成 车前子、熟干地黄、葵子、鹿茸。
5.3 主治 虚劳损,小便出血,时复涩痛。
5.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6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6.1 方名 熟干地黄丸
6.2 组成 熟干地黄(焙)5两,枳壳(去瓤,麸炒)5两,地骨皮(洗,焙)5两,菟丝子(酒浸,别捣末)5两,牛膝(酒浸,切,焙)5两。
6.3 功效 平补。
6.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盐汤送下。
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7.1 方名 熟干地黄丸
7.2 组成 熟干地黄(焙)1两,巴戟天(去心)1两,肉苁蓉(酒浸1宿,切,焙)1两,五味子1两,山茱萸(醋浸1宿,炒)1两,蒺藜子(炒去角)1两,萆薢1两,山芋1两,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取红)1两,续断1两,菟丝子(酒浸,别捣)半两,杜仲(去粗皮,蜜炙)半两,沉香1分。
7.3 主治 妊娠小便不禁,脐腹疼痛。
7.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前温酒送下。
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 《医方类聚》卷九十六引《御医撮要》 8.1 方名 熟干地黄丸
8.2 组成 熟干地黄2两,山药2两,杜仲1两,五味子1两,牛膝1两,苁蓉1两,菟丝子半两,补骨脂半两。
8.3 功效 补中益精,滋润肌肤,悦泽颜色。
8.4 主治 肾弱,腰膝冷痛。
8.5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渐加15丸,空心、日午、临卧温酒送下。
8.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9 《圣惠》卷七十二 9.1 方名 熟干地黄丸
9.2 组成 熟干地黄2两,牡丹1两,柏子仁1两(微炒),白芍药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人参3分(去芦头),紫石英1两(细研,水飞过),白茯苓3分,桂心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泽兰3分,白薇半两,萆薢半两(锉),牛膝3分(去苗),石斛2分(去根节),白术半两,细辛半两,芎半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木香半两,槟榔半两。
9.3 主治 妇人月水不利。四肢羸瘦,吃食减少,渐觉虚乏,无子。
9.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0 《圣惠》卷八十一 10.1 方名 熟干地黄丸
10.2 组成 熟干地黄1两,当归3分(锉,微炒),防风半两(去芦头),萆薢1两(锉),黄耆1两(锉),续断1两,泽兰1两,芎3分,五味子3分,白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薇半两,细辛半两,桂心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柏子仁3分,白茯苓3分。
10.3 主治 产后虚羸,及一切余疾。
10.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温酒送下,日3次。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1 《圣惠》卷二十七 11.1 方名 熟干地黄丸
11.2 组成 熟干地黄2两,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肉桂2两半(去皱皮),干漆(捣碎,炒令烟出)1两,萆薢(锉)1两,防风(去芦头)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川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牛膝(去苗)1两。
11.3 主治 虚劳偏枯,气血不足,肢节无力。
11.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1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2 《局方》卷九 12.1 方名 熟干地黄丸
12.2 组成 熟干地黄(酒浸)1两半,五味子(拣净)1两半,柏子仁(微炒,别研)1两半,芎1两半,泽兰(去梗)2两1分,禹余粮(火烧红,醋淬7遍,细研)1两,防风(去芦叉)1两,肉苁蓉(酒浸1宿)1两,白茯苓(去皮)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白芷1两,干姜(炮)1两,山药1两,细辛(去苗)1两,卷柏(去根)1两,当归(去芦,酒浸,炒)1两3分,藁本(去芦,洗)1两3分,甘草(炙)1两3分,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3分,牛膝(去苗,酒浸1宿)3分,人参3分,续断3分,蛇床子(拣净,微炒)3分,芜荑(炒)3分,杜仲(去粗皮,炙黄)3分,艾叶(炒)3分,赤石脂(煅,醋淬)2两,石膏(煅,研飞)2两,肉桂(去粗皮)1两1分,石斛(去根)1两1分,白术1两1分,紫石英(煅,醋淬,研飞)3两。
12.3 功效 常服养血补气,和顺荣卫,充实肌肤,调匀月水,长发驻颜,,除风去冷,令人有子。
12.4 主治 妇人风虚劳冷,一切诸疾。或风寒邪气留滞经络,气血冷涩,不能温润肌肤;或风寒客于腹内,则脾胃冷弱,不能克消水谷;或肠虚受冷,大便时泄;或子脏挟寒,久不成胎,月水不调,乍多乍少,或月前月后,或淋漓不止,或闭断不通;结聚症瘕,面体少色,饮食进退,肌肉消瘦,百节酸疼,时发寒热,渐至羸损;带漏五色,阴中冷痛,时发肿痒,月水将行,脐腹先痛;皮肤皱涩,瘾疹瘙痒,麻痹筋挛,面生(黑干)(黑曾),发黄脱落,目泪自出,心松目眩;及产后劳损未复,肌瘦寒热,颜色枯黑,饮食无味,渐成蓐劳。
12.5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米饮送下。
12.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2.7 用药禁忌 妊娠不宜服之。
13 《圣惠》卷三十 13.1 方名 熟干地黄丸
13.2 组成 熟干地黄1两,蛇床子半两,薯蓣半两,牡蛎粉3分,天雄3分(炮裂,去皮脐),远志半两(去心),桂心半两,枸杞子3分,鹿药半两,五味子半两,黄耆1两(锉),人参3分(去芦头),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车前子3分,覆盆子3分,磁石1两(烧通赤,醋淬7遍,捣细,研,水飞过),雄蚕蛾半两(微炒),菟丝子1两半(酒浸3日,晒干,别研为末),石斛1两(去根,锉),雄鸡干1两(微炙),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阳起石1两半(酒煮1日,细研,水飞过),白茯苓3分。
13.3 主治 虚劳阴痿,脏腑乏弱,面无颜色,肢体俱悴。
13.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14 《圣惠》卷三十七 14.1 方名 熟干地黄丸
14.2 组成 熟干地黄1两,龙骨(烧赤)1两,黄耆(锉)1两,紫苏子(微炒)1两,蒲黄1两,当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艾叶(微炒)1两,白矾(烧令汁尽)1两,阿胶(捣碎,炒令黄燥)1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14.3 主治 内伤风冷,大便下血不止。
14.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粥饮送下。
1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5 《鸡峰》卷十六 15.1 方名 熟干地黄丸
15.2 组成 熟地黄1两半,白芍药1两,人参1两,当归1两,芎1两,阿胶半两,犀角屑1分。
15.3 主治 妇人吐血、下血,通谓之脱血,此由将温过度,或起居失节,喜怒不常,血乃妄行,血既不足,故月候为之缩日。
15.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1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6 《圣惠》卷六十九 16.1 方名 熟干地黄丸
16.2 组成 熟干地黄1两,萆薢1两,当归1两(锉,微炒),防风1两(去芦头),桂心1两,干漆1两(捣碎,炒令烟出),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炒去汗),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
16.3 主治 妇人中风偏枯,手足瘦细,顽痹无力者。
16.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1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6.6 附注 本方原名“熟干地黄散”,与剂型不符,据《圣济总录》改。
17 《圣惠》卷五十八 17.1 方名 熟干地黄丸
17.2 组成 熟干地黄1两,土瓜根1两,黄耆1两(锉),菝葜1两(锉),漏芦2两,地骨皮1两(锉),栝楼根2两,桑螵蛸1两(微炒),龙骨2两。
17.3 主治 小便数,饮水多。
17.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蜜水送下。
1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7.6 用药禁忌 宜常服牛马乳。
17.7 附注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熟地黄丸”。
18 《圣惠》卷二十九 18.1 方名 熟干地黄丸
18.2 组成 熟干地黄1两,黄耆1两(锉),蒲黄3分,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菟丝子1两(酒浸3宿,晒干,别捣为末),葵子1两,当归3分,车前子1两,赤茯苓3分。
18.3 主治 虚劳内损,小便出血,时复涩痛。
18.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1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9 《圣惠》卷三十三 19.1 方名 熟干地黄丸
19.2 熟干地黄丸的别名 干地黄丸、熟地黄丸
19.3 组成 熟干地黄1两,石斛(去根)1两,菟丝子(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1两,防风(去芦头)1两,黄耆(锉)1两,车前子1两,茺蔚子1两,覆盆子1两,肉苁蓉(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1两,磁石(烧醋淬7遍,细研,水飞过)1两,地肤子1两,兔肝1两半(炙干)。
19.4 主治 肾虚而致眼中见黑花,右手尺脉沉而数者。
19.5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盐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19.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9.7 附注 干地黄丸(《圣济总录》卷一○九)。熟地黄丸(《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
20 《圣惠》卷二十六 20.1 方名 熟干地黄丸
20.2 熟干地黄丸的别名 干地黄丸
20.3 组成 熟干地黄2两,白茯苓1两,牛膝1两(去苗),羚羊角屑3分,酸枣仁1两(微炒),萆薢3分(锉),黄耆1两(锉),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桂心3分,石斛1两(去根,锉),薯蓣1两,人参1两(去芦头)。
20.4 主治 骨极。羸瘦,心神虚烦,脚膝疼痛,久立不得。
20.5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20.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0.7 附注 干地黄丸(《普济方》卷三十三)。
21 《圣惠》卷四 21.1 方名 熟干地黄丸
21.2 组成 熟干地黄3分,前胡半两(去芦头),柏子仁半两,铁精1两(细研),白茯苓3分,泽泻半两,黄耆3分(锉),牛黄半两(细研),桑螵蛸2枚(微炒),独活3分,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3分,秦艽3分(去苗),芎半两,麦门冬3分(去心,焙),远志半两(去心),朱砂1两(细研,水飞过),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紫石英半两(细研,水飞过),防风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21.3 主治 心脏风虚,多惊悸,神思昏乱,志意不定。
21.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2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2 《普济方》卷二二四引《卫生家宝》 22.1 方名 熟干地黄丸
22.2 组成 熟干地黄10两(温汤洗过,焙干),枸杞子5两(拣择净,洗,焙干),肉桂半两(不见火,去粗皮)。
22.3 功效 平补,益颜色,填骨髓,去劳倦。
22.4 主治 膈热咯血。
22.5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用温酒或温熟水送下,日2次。
22.6 制备方法 先将熟干地黄、枸杞子2味捣为细末,别捣桂为细末,1处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圣惠》卷四十六 23.1 方名 熟干地黄丸
23.2 组成 熟干地黄2两,桂心1两,山茱萸1两,五味子1两,肉苁蓉1两(酒浸1宿,锉,去皱皮,炙令干),丹参1两,泽泻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钟乳粉1两,白茯苓2两。
23.3 主治 气嗽不止。下焦风冷,上攻于肺,心胸短气,四肢羸弱,饮食无味,虚损不足。
23.4 熟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温水送下,日3次。
2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3.6 附注 本方原名“熟干地黄散”,与剂型不符,据《普济方》改。
古籍中的熟干地黄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指南总论卷下]论妇人诸疾 ,困乏少力,饮食无味。常服补者,可服四物汤、熟干地黄丸、内补当归丸、琥珀丸、当归建中汤、沉香鳖甲散...
《普济方》:[卷二百二十四诸虚门]平补 鹿茸(去毛酒炙去皮三两)入麝香一钱服调养平补熟干地黄丸(出圣济总录)能治诸虚。(方见地黄煎丸)钟乳...
《鸡峰普济方》:[卷第十五]消渴水 熟干地黄丸治肾烦渴小便数多脚弱阴萎唇干眼涩身体乏力熟干地黄(二两)五味子泽泻远志牛膝玄参车前子桑螵...
《鸡峰普济方》:[卷第十二]妇人 橘皮延胡索(各半两)上为细末食前温酒调下二钱熟干地黄丸医经云手少阴心之经手太阳小肠之经主上为乳汁下...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眼目论第二十五2022-11-16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4-09-17 14:50:0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