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木姜子生药材鉴定

天目木姜子的药材鉴定主要依据其独特的性状和显微结构。果实呈圆球形,直径通常在4-6毫米之间,表皮呈现出棕褐色至棕黑色,布满网状皱纹,底部可见果柄留下的痕迹。果实的中果皮易于剥离,内部的内果皮则是暗棕红色,质地坚韧,种子仅一粒,内含两枚肥厚的子叶,富含油脂,散发出强烈而独特的香气,味道辛、凉,触感上具有清凉感。
显微镜下的观察更为细致。果实横切面显示出外果皮由一列略切向延长的细胞组成,覆盖着厚角质层。中果皮细胞内可见微小的草酸钙针晶,长度约5-6微米,油细胞散落在细胞间,尤其是靠近果皮外侧的部分。石细胞则分散存在,靠近胚根区域较为密集。内果皮由4-6列梭形石细胞构成,排列成栅状,其中靠近中果皮的细胞壁外侧有草酸钙方晶形成的结晶环。种皮由多列薄壁细胞组成,细胞壁具有网状纹理。子叶占据横切面的大部分,含有糊粉粒和细小草酸钙方晶,而胚的少数细胞则含有较大尺寸的方晶。
粉末特征方面,油细胞呈现出椭圆形或圆形,长度110-180微米,宽度26-96微米,内含黄棕色油滴。石细胞形状多变,长方形或类圆形,壁厚,胞腔小,纹孔和孔沟清晰可见。外果皮细胞表面多角形,直径20-32微米,具有角质纹理,断面观察时呈现类圆形或矩圆形,角质层厚度在10-18微米。内果皮石细胞为黄色,梭形排列,胞腔狭窄,有的细胞内含有草酸钙方晶,顶面观细胞形状多角形,外壁附着众多草酸钙方晶。
扩展资料天目木姜子,濒危种。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75厘米。零星分布于浙江、安徽、河南及江西等地区海拔800至1100米的山坡谷地落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内。喜土层深厚、肥沃、有侧方遮荫环境。4月开花,9月果熟。
2024-07-21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3:23:4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天目木姜子的药材鉴定主要依据其独特的性状和显微结构。果实呈圆球形,直径通常在4-6毫米之间,表皮呈现出棕褐色至棕黑色,布满网状皱纹,底部可见果柄留下的痕迹。果实的中果皮易于剥离,内部的内果皮则是暗棕红色,质地坚韧,种子仅一粒,内含两枚肥厚的子叶,富含油脂,散发出强烈而独特的香气,味道辛...

  • 木姜子的药材鉴定主要关注其外观和显微结构特征。果实呈圆球形,直径大约4-6毫米,表面呈现出棕褐色至棕黑色,布满网状皱纹,底部常常可见果柄留下的痕迹。中果皮容易剥离,内果皮则呈暗棕红色,质地坚实,内部包含一粒种子,种子包裹着两片肥厚的子叶,富含油质。独特的强烈香气,味道辛、凉,是其重要的...

  • 在性状鉴别上,天目木姜子的果实呈圆球形,直径约4-6毫米,表面有棕褐色至棕黑色的网状皱纹,基部常有果柄痕。中果皮容易剥离,内果皮暗棕红色,坚脆,含有1粒种子和2枚肥厚的子叶,富含油质。它具有特异而强烈的窜透性香气,味道辛而凉。显微鉴别方面,果实横切面显示外果皮由略切向延长的细胞组成,...

  • 天目木姜子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异名】芭蕉杨。 【来源】为樟科植物天目木姜子的根、叶、果实。 【植物形态】天目木姜子 落叶乔木,高达20米。叶互生,阔倒卵形、菱状倒卵形或阔椭圆形,长9~20厘米,宽6~13厘米,先端钝尖或圆,基部稍耳形,全缘,厚纸质,叶脉红棕色,侧脉7~...

  • 在生态环境方面,天目木姜子通常生长在海拔500-1000m的向阳山坡和山谷杂木林内,主要分布在安徽和浙江地区。其性味为苦、温、辛,归经于肝、脾经。除了药用外,《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还记载了其根皮和叶的其他用途,如根皮用于治疗寸白虫,叶则可用于治疗伤筋。总的来说,天目木姜子在中药领域中具有...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