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穴位一旦受寒,最容易落病根!

2020三伏时间表:最易生病的40天快来了,这么做全家健康长寿不生病

今天我们来揭秘,身体的哪些部位“凉不得”。

寒湿气从5个主要通道进入身体

1、前胸的“膻中穴”

从"膻中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

2、肩颈部的“大椎穴”

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等。

3、肚脐部位的“神阙穴”

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

所以晚上睡觉盖被子,一定要盖住肚子。

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可能更容易理解,我们把一块木头放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这块木头很容易变质,发霉,长蘑菇等。

女性的子宫,卵巢若长期放在这样一个“寒湿”盆腔环境中,女性妇科就容易出现各种病变,所以女性的盆腔一定要保护好。

那些爱穿“露挤装”的妹子,露的都是神厥穴、命门穴!痛经、宫寒纷纷找上门也不奇怪了。

4、腰部的“命门穴”

从“命门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而且命门和肚脐是前后呼应的。

一旦前后都着凉,整个下焦都会陷入寒凉之中,一旦积累成病根,就需要多年时间慢慢调理了。

5、脚底的“涌泉穴”

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 膝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为避免风寒,请大家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护住这五大穴位,胸、背、腰、腹、足底!

中医讲:虚则补,寒者热之。

所以当人体因各种原因感觉疲劳时,就可以通过排寒湿和补充阳气及时恢复体力,不要让身体器官在疲劳中变"虚";从而导致寒气进入我们体内。

这些部位不仅要避免冷风直吹,还要好好裹着暖起来,艾灸、光疗这些位置,不仅驱除寒邪,还能通经络养身体!

祛寒湿、补肾补血、通经络,除了光疗这些穴位,还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 晚上泡脚!

脚是阴血的大本营,三条阴经都汇集于此: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

春天泡脚,开阳固脱;

夏天泡脚,祛湿除热;

秋天泡脚,清肠润肺;

冬天泡脚,丹田暖和。

夏天是复阳补阳的最好季节

光疗+泡脚,更是冬病夏治的良方!2022-06-23
mcxzy 阅读 48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5:23:5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涌泉穴的主要功能是散热生气。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介绍:“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都能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取穴: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穴,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

  • 头部、颈部、后背、手部、膝关节和脚部这6个部位最怕冻。头部:头部容易散热,在寒冷天气中若不注意保暖,会导致头痛、感冒等问题。建议冬天戴帽子以保护头部不受寒。颈部:颈部有丰富的血管和穴位,受凉后容易引起颈部肌肉痉挛和颈椎病。可以使用围巾或高领毛衣来保暖。后背:人体背部有许多重要的经络和穴位...

  •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几个穴位也可以帮助退烧。例如,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按摩曲池穴有助于缓解发热症状。再如,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通过按摩合谷穴,也可以帮助退烧。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些穴位可以帮助退烧,但若发烧持...

  • 肚脐 中医将肚脐称为神阙穴,温暖这个穴位能增强机体阳气。对于脾胃虚弱、怕冷易腹泻的人来说,特别需要注意肚脐的保暖。此外,通过热敷肚脐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驱寒助阳。脚部 脚部是离心脏最远的部位,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且汇集了全身的诸多经脉。因此,“脚冷则冷全身”的说法不无道理。足部寒冷...

  • 1、女性易受寒的部位1.颈:寒凉让颈椎病雪上加霜现在得颈椎病的人不在少数,这是因为脖子本身就很娇贵,再加上低头族越来越多,颈部的弯曲角度越大,颈椎承重也就越大。因此,一旦颈部受寒,便可能引发血管的收缩和颈部肌肉痉挛,诱发颈椎病或让原有的颈椎病雪上加霜。专家推荐:让脖子不受寒,最...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