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六种补气中药

  正值冬季寒冷的季节,很多人都开始减少运动,天气凉身体的新陈代谢也减慢了,这个时节正是补元气的季节,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中医健康养生,六大中药进补养生不可少。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医养生六种补气中药,欢迎阅读。
  补气中药   1、白术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水湿停滞的痰饮、水肿;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足肿等症。
  利水消肿、固表止汗、除湿治痹宜生用;健脾和胃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脾气不足,形瘦面黄,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者,可与人参、茯苓、炙甘草等配伍,以增健脾益气之功。痰饮内停,症见胸胁支满,头眩心悸,咳而短气者,可与桂枝、茯苓、甘草配伍,健脾温阳化饮。表虚自汗,症见汗出恶风,易于感冒,稍劳则汗出尤甚者,可单味煎服或研末服;也可与黄芪、防风配伍,以固表止汗。
  2、黄芪
  补气升阳、益精固表、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浮肿、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但有高热、大渴、便秘等实热症者忌用。
  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泡水当茶喝,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茶能补中盖气,而且补而不腻,可改善气虚和贫血,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若熊再加上枸杞、党参、茯芩等药材一起冲泡,效果更好。
  3、西洋参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咳、喘咳、咯血、失音等症。激烈活动后疲劳乏力、大汗虚脱者服用不错。
  西洋参补气,性凉,所以服用后不会上火,气阴两虚之人尤宜。气虚之人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呼吸短促、动则汗出、声音低微等;而阴虚则会表现出一派虚热之象,如舌质红、口干舌燥、眼干、手心发热等。这类人服用西洋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西洋参切成片,或者去药店买些现成的西洋参片,每天拿两片放在嘴里含着,直至参片软化,吐掉或吞服都可以。
  4、太子参
  补肺健脾、益气生津,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倦怠、小儿清瘦;肺虚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气阴两亏等病症。
  一般素有口干、烦躁、心悸、失眠、乏力、食少、手足心热等气阴两虚症状的病人均可使用,它既可与其他药物配伍,又能单味煎水温服,常用剂量为10~30克,可根据病情适量加减。那些久病、体弱之人脾胃被伤,出现饮食减少、乏力、自汗等症状时,可用其配伍山药、扁豆、谷芽等有健脾、消食作用的药物,或取太子参15克、莲子20克,加水上锅煮至莲肉烂熟为度,食莲肉,喝汤。
  5、党参
  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用于气虚不足的乏力、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气血两虚的面色萎黄、头晕等症,以及病后体虚、 营养 不良。
  党参、黄芪伍用,出自《脾胃论》补中益气汤。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所引起的身热有汗、口干口渴、喜用热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饮食无味、四肢乏力、舌嫩色淡、脉虚大,或中气不足、清阳下陷所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久痢、久疟等症。
  6、人参
  大补元气,有补益强身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心悸心慌、肢冷、气短、虚脱、心衰、神经衰弱等症,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于人参的食用方法,《清宫档案》里记载了很多,如“把它切成片,含在嘴里,直到它软化了,再咀嚼咽下去……”这是人参的一个服用方法,即“含服”。另外,就是泡酒。拿一两根人参,配一点滋阴的药物,如枸杞子,泡在酒里,每日小剂量饮用一点,既补气又养阴。
  推荐几种常见补气食物
  补气的食物1、小米
  小米可以健脾和胃,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根据研究,小米中的维生素B1、无机盐含量明显高于大米。小米粥熬好以后放置一会儿,粥的最上层会凝聚一层膜状物,就是“粥油”,可以保护胃黏膜、防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补气的食物2、山药
  山药具有补肺、脾、肾的功效,适合各种体质的人。它不热不燥,性味平和,如果食用了,不用担心腹胀、便秘等问题。
  补气的食物3、板栗
  板栗可以健脾益气、补肾强筋、抗衰老。板栗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可以降低高血压、冠心病的患病风险。
  补气的食物4、花生
  花生可以补中益气,还可以补脾和补肺,这对气虚而兼有肺虚或脾虚者更宜,最好是水煮花生。
  补气的食物5、番茄
  番茄是十大补气养血的食物之一。番茄含的“番茄素”,可以抑制细菌。它所富含的维生素A原,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可以促进骨骼生长,防治佝偻病、眼干燥症、夜盲症。
  中医中药 补气、养血、养阳【十六法】
  (一)中医补气十六法
  中药补气:黄芪,人参,党参,太子参,黄精,西洋参,白术等。
  成药补气: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膏,归脾丸,参苓白术丸等。
  艾灸补气:足三里,神阙,关元,脾俞,气海,百会,肺俞等。
   针灸 补气:足三里,百会,三阴交,气海,关元,脾俞,肺俞等。
  注射补气:黄芪注射液注射足三里。胎盘注射液注射三阴交等。
  输液补气: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药茶补气:人参灵芝茶,黄芪枸杞茶,洋参麦冬茶等。
  药膳补气:黄芪心肺汤,人参炖母鸡,党参炖排骨等。
  药酒补气:黄芪,人参,灵芝,麦冬,枸杞子等泡酒饮。
  饮食补气:海参,鸡蛋,红枣,牛羊胎盘,芡实,山药,莲子等。
  运动补气:气功,太极,导引, 武术 , 健身操 ,适当活动等。
  生活补气:生活作息规律,劳逸结合,心态平衡等。
  按摩补气:按摩足三里,关元,揉腹,捏脊等。
  治病补气:有病早治根治,切勿拖延,防止久病耗气。
  病后补气:大病术后产后均应及时调理虚损,防止气虚。
  技巧补气:呼吸吐纳,意守丹田,三分饥寒,百事有节等。
2022-07-04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10 17:09: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人参是一种极为重要且珍贵的补气中药,其味道甘甜微苦,性质温和。人参能够大补元气,增强智慧,安定精神,是理想的补益和保健佳品。它对于强化身体、抗衰老具有显著效果,并能够帮助恢复体力,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弱症状,如心跳加快、四肢发冷、气短、虚脱、神经衰弱等,同时也能提升免疫功能,促进康复。2...

  • 中药补气:黄芪,人参,党参,太子参,黄精,西洋参,白术等。成药补气: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膏,归脾丸,参苓白术丸等。艾灸补气:足三里,神阙,关元,脾俞,气海,百会,肺俞等。针灸 补气:足三里,百会,三阴交,气海,关元,脾俞,肺俞等。注射补气:黄芪注射液注射足三里。胎盘注射液注射三阴交等。

  • 1、人参: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肾助阳、补气生津、补血养血、安神益智、扶正祛邪等多种功效。对于想要气血双补的朋友,人参是一个很好的选择。2、黄芪:与人参齐名,黄芪也是一味珍贵的中药。它含有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能够补气利尿、消肿,促进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 中医有一款补气血的名方,叫八珍汤。这方药十分有名,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以及泰山磐石散等都是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减而来的。八珍汤由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炙甘草共八味药材组成,因此得名“八珍”。这几味药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当归、川芎、芍药、地黄...

  •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而黄芪被誉为“补药之长”。李杲称其为“益元气而补三焦”,黄宫绣则称其为“补气诸药之最”。现代科学也证实了黄芪的药用价值,它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并延缓细胞衰老。当归粉——补血活血的佳品 当归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它既能补血...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