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辨证 ,诊断学术语,是一种内伤杂病的辨证方法。即以气、血的病证为纲进行辨证。属气血痰食辨证的一部分。
2016-06-07
2016-06-07
气血辨证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种方法,它包括气病辨证和血病辨证。气病辨证关注气的机能活动的病理变化,包括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种类型。气虚多由体虚、劳累、年老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全身机能活动低下,如精神倦怠、四肢乏力等。气陷则是气虚进一步发展,中气下陷,出现脘腹胀坠、脱肛久泄等症状。气滞...
血在脉中循环,滋养脏腑,濡养肌肤。若外邪干扰或脏腑失调,可致血病。临床常见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四种证候。血虚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血瘀则见疼痛、肿块;血热引起高热、烦躁;血寒则表现为畏寒、四肢冰冷。三、气血同病辨证 气与血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相互为用。因此,在病变时,气病与血病...
气血津液辨证为中医辨证方法之一。是运用脏象学说中有关气血津液的理论,分析各种临床表现,从而判断气、血、津液方面病变的一种辨证方法。简介 气血津液辨证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气血辨证,一部分为津液辨证。气血辨证,是根据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等,分析、判断疾病当前病理本质是否存在气血亏损或运行障...
气血辨证包括气病辨证、血病辨证等内容。 血行脉中,运行全身,起滋养濡润全身脏腑组织的作用。血病主要表现为血虚不足、血行障碍、血热妄行等类型,即血虚、血瘀、血热、血寒。①血虚。大病、久病、产后、外伤等耗伤阴血,或脏腑功能减弱,影响血的化生,均可形成血虚证。血虚证的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
气血不足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 证型:气血双亏。证候:面色萎黄少华,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头晕目眩,心悸少寐,食少纳呆,舌质淡白,脉濡细。治则:补气养血。主方:八珍汤加减。方药: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气虚重者加黄芪;血虚重者加熟地、首乌;心悸不寐者加远志、炒枣仁;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