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津液包括哪些

气血津液辨证为中医辨证方法之一。是运用脏象学说中有关气血津液的理论,分析各种临床表现,从而判断气、血、津液方面病变的一种辨证方法。
简介
气血津液辨证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气血辨证,一部分为津液辨证。气血辨证,是根据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等,分析、判断疾病当前病理本质是否存在气血亏损或运行障碍的证候;津液辨证,是根据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等,分析、辨别疾病当前病理本质是否存在津液亏虚或运化障碍的证候。
分类介绍

气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种类,其主要功能为维持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和为人体脏腑的功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元气其实是由元阴、元阳合成的,又藏于肾,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来自于父母,有着促进人体生长、繁殖的作用。
宗气是肺内吸人之气与水谷化生之气的混合体,具有增强肢体活动能力、促进脏腑功能的作用。营气是由水谷中的营养物质生化而成,运行于血脉之中,具有调和五脏六腑、化生血液的功能。
卫气与三焦有很深的渊源,它由下焦肾中阳气所化生,以中焦脾胃中水谷化生之气为补充,在上焦肺的宣发下发挥作用。卫气行于脉外较为强悍,具有温养脏腑、滋润皮肤、抵御外邪的功效。

血由人体摄取的水谷之物转化而来,水谷之物首先化生为若气,在肺的作用下,营气进入心脉中,化为血液。血液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血液进入脉中,在心脏和气的推动作用下,在人体周身循环流动,血液在流动的同时,把血液中大量的营养物质输送到五脏六腑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去,这样,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就有了充分的营养保证。
津液
津液也是由水吞转化而来的,水谷被胃肠吸收后,经过三焦的气化作用,转化为津液。常见的津液有体液、汗、涕、泪、涎、唾液等。津液主要包括津和液两部分。
津较为稀薄,属阳,津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沿着三焦运行,对内能够直接进人五脏六腑,能够为五脏六腑补充充足的水分,对外能够进入皮肤、肌肉中去,从而发挥滋润皮肤的作用。
液较为混浊、黏稠,为阴。液沿着三焦进人脑髓、骨节、筋膜、皮肤等处,对内能够滋养脑髓、骨髓,对外能够润滑关节、孔窍,还能滋润皮肤。
精气血津液之间关系
中医文化是博大精深,很多一些属于跟一些体内经络等等的关系。精、气、血、津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任何一方失常,都可以对其他三者产生影响,以致其关系失调,精气血津液的关系失调。临床主要有以下几种病理变化:精气亏损、精血两虚、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和血随气逆,以及津停气阻、气随液脱、津血两伤、津亏血瘀、血瘀水停。
2024-04-18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17 15:17: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 津液辨证:津液是人体水分和营养的来源,涉及唾液、涕、泪、涎、汗等体液。津液的不足或代谢异常,会引起身体干燥、皮肤失去光泽等问题。气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各有其独特的功能:- 元气是生命的根本,源自父母,促进生长和繁衍。- 宗气结合了呼吸和饮食之气,增强体力,辅助内脏功能。-...

  • 水液代谢的异常或津液耗损的病症统称为津液病,主要包括津液不足和水液停聚两方面的表现。津液不足,又称津伤证,主要症状包括唇舌干燥、皮肤缺乏光泽、肌肉消瘦、口渴、便秘、尿量减少,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这种情况通常由过度出汗、出血、呕吐、腹泻或燥热等因素导致津液大量消耗所致。水液停聚...

  • ”可见肾主水,包括各种液体,津液、汗、涕、涎均包括在此。《素问 • 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下输膀胱”。可见,“饮”的这种精气,就是津液。肾主津液,对津液的运化具有很大的作用。其一为肾的...

  • 3. 气血关系表现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4. 气的生成来源于先天精气、后天水谷之气和自然界的清气。5.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包括升、降、出、入四种形式。6. 气具有推动血液循环、温煦、固摄、气化以及防御外邪的作用。7. 人体之气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8. 元气为先天精气,充足...

  • 1、填精填精补髓用于肾精亏虚,此精指的是具有生殖、濡养、化气、生血、养神等功能的一般意义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水谷之精。精之病多以亏虚为主,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低下或不能生育,及气血神的生化不足等,可以补髓填精之法治之。2、固精固精之法用于滑精、遗精、早泄,甚至...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