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经有哪些穴位

膀胱经有: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郄、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共67穴,左右合134穴。2024-07-02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8:26:0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膀胱经上的穴位有很多,比如肺俞穴、膈俞穴、脾俞穴、三焦俞穴等,属于常见穴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到正规医疗机构,通过按摩、针灸、艾灸等方式刺激穴位,有利于缓解身体各种症状。如果按摩膀胱经穴位能够改善肾气不足导致的症状,还能够帮助滋阴补肾,同时达到补肾益气效果,长期按摩可以改善肾阴虚和肾阳虚引...

  • 膀胱经是人体的重要经络,分布广泛,共有67个主要穴位,分布在面部、头部、背部、腰部和臀部,左右两侧共计134穴。这些穴位包括睛明、攒竹、眉冲、曲差等,每个穴位都具有独特的定位和作用。例如,睛明穴位于面部,主要作用是疏风清热、通络明目,主治视物不清、近视等问题。攒竹穴在眉头处,能缓解眉棱骨...

  • 膀胱经共六十九穴,有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原穴为京骨穴,络穴为足少阴肾经之大钟穴。足太阳膀胱经首穴从内眼角睛明穴,上行额部(攒竹、眉冲、曲差;会神庭、头临泣),交会于头顶(五处、承光、通天、百会),分支至耳上角,在枕部分出两支向下,分别循...

  • 膀胱经的委中穴位于膝后窝正中,容易找到,是治疗腰背痛的关键穴位。昆仑穴位于脚后跟外踝骨后凹陷处,深入肌肤,需用指甲平剪用力掐按,可治疗头痛、腰痛、足跟痛。由于点按昆仑穴有催产作用,孕妇应避免使用。此穴还有降血压的功效,进行“金鸡独立”时,可在两脚的昆仑穴同时拔上小罐,降压效果最佳。

  • 足太阳膀胱经包含67个穴位,以下为部分关键穴位的介绍及其常见应用:1. 晴明穴,治疗眼睛疾病,如近视眼、白内障等。位于内眦靠近眼睛出,拨开眼睛直刺,不转动。2. 攒竹穴,缓解眼睛红肿热痛。通常采取放血或透刺鱼腰穴,位于眉骨靠近印堂处,直骨凹陷处。3. 眉冲穴,神庭旁开半寸,辅助治疗鼻子疾病...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