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穴位治疗失眠,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以下穴位按摩,或能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1. 关元穴:位于肚脐下三指处,可改善气滞血瘀引起的神经衰弱、失眠、精力减退。方法是双手叠放按压此穴,或连同周围做圈状按摩,每次60次。
2. 鸠尾穴:位于心窝正下方,最底肋骨稍下处,有助于消除疲劳和焦躁情绪,带来安宁的睡眠。按摩时,用拇指按压并作圈状按摩,左右各60次。
3. 安眠穴:位于项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中点,能平肝息风,宁神定志,帮助缓解紧张情绪,促进入睡。可按摩15-20次。
4. 神门穴:为手少阴心经的原穴,位于掌侧腕横纹尺侧,能养心安神。按摩时,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点按,每次15-20次,力度适中,有酸胀感为宜。
5. 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高点上3寸,当胫骨内侧后缘处。此穴通调肝脾肾经气,有助于健脾、益肾、养肝。按摩方法为手四指握住足外踝,大拇指垂直按压穴位,有酸麻胀感。
6.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用拇指点按,有助于调节生气、肝火。按摩时,用力不宜过重。
7. 拍打心包经:由上至下以空掌拍打双上肢心包经循行部位,重点在肘部内侧。按摩5-8分钟,有助于清心除烦。适合白天做,尤其适合失眠伴有思绪多、压力大、情绪易紧张者。
通过以上穴位按摩,结合个人体质和具体情况,相信能有效改善失眠问题,促进良好睡眠。2024-10-12
1. 关元穴:位于肚脐下三指处,可改善气滞血瘀引起的神经衰弱、失眠、精力减退。方法是双手叠放按压此穴,或连同周围做圈状按摩,每次60次。
2. 鸠尾穴:位于心窝正下方,最底肋骨稍下处,有助于消除疲劳和焦躁情绪,带来安宁的睡眠。按摩时,用拇指按压并作圈状按摩,左右各60次。
3. 安眠穴:位于项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中点,能平肝息风,宁神定志,帮助缓解紧张情绪,促进入睡。可按摩15-20次。
4. 神门穴:为手少阴心经的原穴,位于掌侧腕横纹尺侧,能养心安神。按摩时,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点按,每次15-20次,力度适中,有酸胀感为宜。
5. 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高点上3寸,当胫骨内侧后缘处。此穴通调肝脾肾经气,有助于健脾、益肾、养肝。按摩方法为手四指握住足外踝,大拇指垂直按压穴位,有酸麻胀感。
6.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用拇指点按,有助于调节生气、肝火。按摩时,用力不宜过重。
7. 拍打心包经:由上至下以空掌拍打双上肢心包经循行部位,重点在肘部内侧。按摩5-8分钟,有助于清心除烦。适合白天做,尤其适合失眠伴有思绪多、压力大、情绪易紧张者。
通过以上穴位按摩,结合个人体质和具体情况,相信能有效改善失眠问题,促进良好睡眠。202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