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针灸90个穴位主治功能及图解!建议收藏

穴位,又称腧穴、气穴、气府等,是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人体共有约720个穴位,其中52单穴、300双穴、50个经外奇穴,以及108个要害穴。死穴分为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类,共36个,其致死需意外重力或非正常力道等条件。

针灸治疗中,常用穴位功能广泛,下面列举几个典型:

尺泽穴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系疾病,以及小儿惊风、吐泻、急性腹痛;孔最穴适用于咳嗽、鼻衄、气喘、咽喉肿痛等,同时也治疗肘臂挛痛;列缺穴能缓解伤风、头痛、项强、口㖞、齿痛,咳嗽、气喘、咽喉肿痛,以及手腕痛等症状;鱼际穴则针对咳嗽、咽干、气喘、喉痹、失音等肺系病证,以及小儿疳积、外感发热、掌中热;少商穴治疗咽喉肿痛、中暑、发热、昏迷、癫狂等症状,还对指肿、麻木有效;商阳穴适用于齿痛、咽喉肿痛、耳聋、青盲、颐颌肿等五官疾患,以及热病、昏迷、手指麻木等;合谷穴能应对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牙关紧闭、耳聋、痄腮等头面五官诸疾,外感病证,发热恶寒,热病,无汗或多汗,妇产科病证,口腔及颈部手术针麻,以及上肢疼痛、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疾病;手三里穴则用于手臂麻痛、肘挛不伸、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腹痛、腹泻,以及齿痛、颊肿等。

曲池穴治疗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热病,头痛、眩晕,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以及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和癫狂等神志病;肩髃穴针对肩痛不举、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证,以及瘾疹、瘰疬;迎香穴用于鼻塞、鼽衄、鼻渊等鼻病,口歪、面痒、肿等面口部病证,以及胆道蛔虫症;地仓穴能缓解口角歪斜、流涎、面痛、颊肿等五官病证,眼睑瞤动;下关穴主要治疗牙关不利、面痛、齿痛、口眼歪斜等面口病证,耳聋、耳鸣、聤耳等耳疾;头维穴缓解头痛、眩晕、目痛、迎风流泪、眼睑瞤动等头面五官病证;天枢穴可应对绕脐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以及症瘕、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梁丘穴适用于急性胃病、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以及乳痈、乳痛等乳疾;犊鼻穴治疗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等下肢疾病;足三里穴则对胃痛、呕吐、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癫狂、不寐等神志病,以及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上巨虚穴适用于肠鸣、腹中切痛、便秘、泄泻、肠痈等肠腑疾病,下肢痿痹、中风瘫痪等下肢病证;条口穴能缓解下肢痿痹、跗肿、转筋,肩臂痛,脘腹疼痛;丰隆穴适用于头痛、眩晕等头面部疾病,咳嗽、哮喘、痰多等肺系病证,以及下肢痿痹,癫狂;内庭穴治疗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病证,热病,胃痛、吐酸、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胃病证,足背肿痛;公孙穴能缓解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三阴交穴用于肠鸣、腹胀、2024-10-13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20 13:17: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77、瘙痒、调节血液穴——血海 78、腰背痛穴——委中 79、肌肉萎缩穴——大都 80、心脏供血不足穴——神道 81、痛风穴——复溜、筑宾 82、外脚踝关节穴——丘墟、外关、解溪 83、性功能穴——会阴、地神 84、老花眼穴——光明 85、心脏补血穴、抑郁穴——极泉、 86、冠心病穴——云门 87、肾结...

  • 1、发热用大椎; 2、开四关用合谷、太冲;3、保健用足三里;4、肝气郁结用太冲;5、胃痛用足三里;6、腰痛用飞扬、委中;7、脱肛用百会、长强;8、鼻塞用迎香;9、脾虚用公孙;10、肾虚用太溪;11、皮肤病——曲池、肺腧;12、耳鸣用听宫和少海;13、呕吐用内关;14、下肢麻木用阳陵泉、复溜;15...

  • 人体中的“足三里”是一个滋补强壮穴位。针灸该穴位,可治疗胃痛、腹痛、腹泻、高血压、虚弱、贫血、下肢瘫痪、膝关节等疾病。足三里位于外膝眼直下3寸,小腿胫骨前缘外侧l寸处。拍打足三里,刺激该穴位,除了起到与针灸相同的效果外,还能提高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涌泉 拍打涌泉可以扶正去邪。

  • 七、针灸的应用 针灸能治疗多种疾病,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疾病。 针灸还用于美容,如治疗成人痘和减肥。八、针灸减肥原理 通过刺激经络腧穴来调整系统功能,加快基础代谢率,促进脂肪代谢。 纠正异常食欲,调节神经系统,抑制胃酸分泌过多。 调节内分泌紊乱,加速脂肪的新陈代谢。

  • 功能: 消炎止痛,调节神经,祛风湿,疏通经络,醒脑开窍,镇静安神。 主治: 颈肩综合征。颈间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以及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昏厥,偏瘫, 梨状肌损伤,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 按语: 因取穴不方便,临床上以肩痛穴代替。 歌诀: 肩背尾骨外二寸,坐骨神干交叉值。颈肩筋膜综合征,偏瘫癫痫癔症分。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