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炙 什么叫泻,什么叫补?

1、捻转补泄: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泄法。
2、提插补泄: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反之为泻法。
3、疾徐补泄: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进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4、迎随补泄: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5、呼吸补泄: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
6、开阖补泄:出针后迅速揉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揉按为泻法。
7、平补平泄:进针得气后,施以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适用于虚实不明显或虚实夹杂的病症。2012-12-02
mcxzy 阅读 23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1:49: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针灸治疗中,所谓的“泄”与“补”是指针灸对气血运行的调节作用。泄指的是通过针刺手段,使体内过于旺盛的气血得以调和、疏散,适用于实证治疗。补则相反,是通过针刺刺激,激发体内不足的气血生成,增强机体的功能,适用于虚证治疗。在临床实践中,针灸师通过特定的针刺手法来实现补泻效果。常用的补泻手法...

  • 十四经脉各自具有特定的走向顺序,顺着经络循行的方向刺激穴位即为补法,而逆向则是泻法。例如,在手阳明经上的合谷穴进行针灸时,通过手捻针并向食指方向施压(针头则朝相反方向),即采用了补法,因为手阳明经的循行方向是从手部向头部。针灸治疗并不存在每次必须扎两针以上的规定。每个穴位都拥有多种...

  • 补法,是指通过针刺激发经气,增强人体正气,促进功能恢复,适用于虚弱状态。例如,当患者处于虚证状态时,针刺可以补虚;而在实证状态下,针刺则用于泻实。泻法,指的是通过针刺来疏泄病邪,使功能恢复正常,适用于邪盛状态。例如,少商、十宣等穴位具有泻邪作用,而足三里等穴位则具有补虚强壮的效果。捻...

  • 补法指的是能够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而泻法则指的是能够疏泄病邪,使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通过针刺腧穴,采用适当的手法激发经气,以补益正气脏腑经络功能,促使阴阳平衡而恢复健康。决定补泻效果的因素包括:功能状态、腧穴特性以及针刺手法。功能状态方面,机体在虚惫状态下,针刺可起到...

  • 泻法通常用于治疗虚证,比如气血不足、精神疲惫等,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针灸刺激,促进气血的流通,达到调和阴阳、增强体质的目的。而补法则主要用于治疗实证,如风湿痹痛、肌肉酸痛等,通过针灸刺激,可以起到扶正祛邪、强身健体的作用。泻法的操作通常较为轻柔,手法包括刮、按、揉等。在针刺时,针尖通常向内...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