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木姜子的药材鉴定特征如下:
性状鉴别:果实呈圆球形,直径4-6mm,表面呈现出棕褐色至棕黑色,布满网状皱纹。果实底部通常可见果柄留下的痕迹。中果皮易于剥离,内果皮则是暗棕红色,坚韧且含有种子1粒,内含两枚肥厚的子叶,富含油脂。这种药材散发出强烈而独特的香味,味道辛凉,令人印象深刻。
显微鉴别:果实横切面观察,外果皮由一列略切向延长的细胞组成,覆盖着厚角质层。中果皮细胞内含微小草酸钙针晶,长度约为5-6μm,油细胞分散分布,尤其在果实的外侧更多。石细胞分散存在,靠近胚根区域尤为密集。内果皮由4-6列梭形石细胞构成,栅状排列,结晶环由靠近中果皮的细胞间隙中的草酸钙方晶形成。种皮由数列薄壁细胞组成,细胞壁有网状纹理。胚乳呈现颓废层,子叶占据横切面大部分,细胞内可见糊粉粒和细小草酸钙方晶。少数胚细胞内含有大型方晶,直径约32-35μm。
粉末特征方面,香气极为浓烈。其中,油细胞呈椭圆形或圆形,长度110-180μm,宽度26-96μm,内含黄棕色油滴。石细胞长方形或类圆形,壁厚,胞腔小,纹孔和孔沟明显,有的壁较薄。外果皮细胞表面多角形,直径20-32μm,具有角质纹理;断面则显示为类圆形或矩圆形,角质层厚度为10-18μm。内果皮的石细胞梭形,黄色,栅状镶嵌排列,直径约15μm,胞腔狭细,有的细胞内含草酸钙方晶。顶面观细胞呈多角形,外壁附着大量草酸钙方晶。
扩展资料思茅木姜子,濒危种。常绿乔木,高25至30米米。分布于云南部分地区海拔800至1500米的密林中。为中、上层乔木成分,能耐一定的庇荫。花期6、7月,果期10、11月。思茅木姜子生长地区多属保护区,应加强爱护,促进天然更新。生于保护区外的林木应严禁乱伐,并引种栽培,扩大种植。
2024-06-11
性状鉴别:果实呈圆球形,直径4-6mm,表面呈现出棕褐色至棕黑色,布满网状皱纹。果实底部通常可见果柄留下的痕迹。中果皮易于剥离,内果皮则是暗棕红色,坚韧且含有种子1粒,内含两枚肥厚的子叶,富含油脂。这种药材散发出强烈而独特的香味,味道辛凉,令人印象深刻。
显微鉴别:果实横切面观察,外果皮由一列略切向延长的细胞组成,覆盖着厚角质层。中果皮细胞内含微小草酸钙针晶,长度约为5-6μm,油细胞分散分布,尤其在果实的外侧更多。石细胞分散存在,靠近胚根区域尤为密集。内果皮由4-6列梭形石细胞构成,栅状排列,结晶环由靠近中果皮的细胞间隙中的草酸钙方晶形成。种皮由数列薄壁细胞组成,细胞壁有网状纹理。胚乳呈现颓废层,子叶占据横切面大部分,细胞内可见糊粉粒和细小草酸钙方晶。少数胚细胞内含有大型方晶,直径约32-35μm。
粉末特征方面,香气极为浓烈。其中,油细胞呈椭圆形或圆形,长度110-180μm,宽度26-96μm,内含黄棕色油滴。石细胞长方形或类圆形,壁厚,胞腔小,纹孔和孔沟明显,有的壁较薄。外果皮细胞表面多角形,直径20-32μm,具有角质纹理;断面则显示为类圆形或矩圆形,角质层厚度为10-18μm。内果皮的石细胞梭形,黄色,栅状镶嵌排列,直径约15μm,胞腔狭细,有的细胞内含草酸钙方晶。顶面观细胞呈多角形,外壁附着大量草酸钙方晶。
扩展资料思茅木姜子,濒危种。常绿乔木,高25至30米米。分布于云南部分地区海拔800至1500米的密林中。为中、上层乔木成分,能耐一定的庇荫。花期6、7月,果期10、11月。思茅木姜子生长地区多属保护区,应加强爱护,促进天然更新。生于保护区外的林木应严禁乱伐,并引种栽培,扩大种植。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