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症药方

  多汗症是指皮肤出汗过多或稍动即出汗。 中医 认为本病多因脾胃 湿热 ,蕴蒸肌肤,迫津外泄所致;或因素体阳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或因阴虚热扰,阳蒸阴分,津液外越所致。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多汗症药方
  多汗症是指皮肤出汗过多或稍动即出汗。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湿热,蕴蒸肌肤,迫津外泄所致;或因素体阳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或因阴虚热扰,阳蒸阴分,津液外越所致。亦与某些精神因素有关,如紧张、焦虑、恐怖、愤怒等。某些 疾病 如 神经 官能症、 甲亢 等也与本病有密切关系。出汗部位多为对称性发生于手掌、足底、前额、腋部和外阴等处,尤以手掌、足底为多见。 中药 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现介绍验方如下,以供参考。
  1、肉桂6克,生地12克,山萸肉10克,肉苁蓉10克,巴戟天10克,五味子10克,党参15克,桂圆肉30克,黄芪3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用于治疗因素体阳虚,卫表不固而汗出者。
  2.黄芪3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陈皮12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用于治疗因气虚,卫表不固而汗出者。
  3、五味子10克,酸枣仁20克,柏子仁10克,浮小麦20克,糯稻草15克,远志6克,合欢皮10克,夜交藤10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用于治疗因精神因素所致汗出者。
  4、麦冬10克,五味子12克,首乌1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丹皮10克,生地20克,山药20克,茯苓12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用于治疗阴虚汗出者。
  5、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茵陈3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用于治疗因湿热熏蒸所致汗出者。
  方名:敛汗固表汤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固表敛汗、主治血汗、盗汗。
  【处方组成】炙黄芪皮15克、党参15克、煅牡蛎15克、麻黄根10克、瘪桃干10克、浮小麦10克、五味子7克、炙甘草7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盗汗甚者加细生地10克、炒白芍7克。
  【临床疗效】治疗46例,痊愈41例,好转5例。痊愈病例中,服药3一6剂者29例,7一9剂者12例。随访7个月未见复发。
  【处方来源】江苏省无锡市煤矿卫生所张柏生
  方名:五郁散
  【功能主治】功能疏肝解郁,收敛止汗。主治自汗。
  【处方组成】广郁金30克、五倍子9克,共研细木。用时取10一15克,用蜂空凋成药饼两块(以不流动为度),贴两乳头上,用纱布固定之。每日换药1次。
  【辨证加减】若血瘀偏盛加服血府逐瘀汤加减。
  【临床疗效】治疗45例,治愈(诸症消失,2年以内未见复发)41例,有效(自汗止,诸症减轻,1年内有复发者)4例。 用药 2天以内汗止者9例,3一5天内汗止者19例,6一10天内汗止者10例,11一15天内汗止者7例。
  【处方来源】江西省景德镇市自来水公司医务所程爵棠
  【按语】程氏认为自汗的原因甚多,但主要是肝失调节、开阖失司所致,因此广郁金疏肝解郁,五倍子收敛止汗,药仅二味而收敛止汗之功甚著。(夏翔)
  方名:黄芪龙牡汤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敛明,和营止汗。主治盗汗。
  【处方组成】黄芪30克、生龙骨20克、生牡蛎20克、浮小麦18克、五味子9克、地骨皮20克、炒白芍2克,水浓煎,日服3次。
  【辨证加减】气虚重者加党参30克或北沙参30克;舌红、热象明显者加生地15克、知母12克、黄芩9克, 便秘 、舌首黄腻者加大黄6克、茯苓12克、肢体麻木者加鸡血藤30克。
  【临床疗效】治疗60例,痊愈44例,好转16例,服药最多者为22剂,最少者为4例。
  【处方来源】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达中。
  【按语】方以黄芪、芍药敛阴和营;地骨皮清虚热除烦;五味子收敛心气;龙骨、牡蛎、浮小麦潜阳敛液。(夏翔)
  方名:白氏盗汗方
  【功能主治】(1)方功能清心火, 补肾 精,宁心安神;主治阴虚型盗汗。(2)方功能益气养阴,宁心安神;主治气阴两虚型盗汗。(3)方功能益气温阳,宁心敛汗;主治阳虚型盗汗。(4)方功能健脾化湿,芳香淡渗;主治伤湿型盗汗。
  【处方组成】(1)五味子(朱砂拌)6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沙苑子10克、生地黄12克、茯苓(朱砂拌)12克、山茱萸10克、琥珀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
  (2)党参12克、黄芪12克、五味子(朱砂拌)6克、枸杞子10克、沙苑子10克、生地黄12克、茯苓(朱砂拌)12克、山茱萸10克、琥珀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
  (3)黄芪12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姜2片、浮小麦10克、制附子6克、大枣15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
  (4)杏仁10克、砂薏苡仁10克、砂仁5克、白术6克、苍术6克、茵陈12克、茯苓12克、浮小麦1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
  【临床疗效】治疗59例,痊愈43例,好转11例,无效5例。痊愈病例服药时间最短为2天,最长为20天。一般3天有效,9天痊愈。
  【处方来源】广西桂林 医学 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白跃林
  【按语】一般认为盗汗属阴虚,自汗属阳虚。白氏认为盗汗之辨证包括阴虚、阳虚、气阴两虚及伤湿四种,此见解颇有新意。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夏翔)
  方名:黄芪止汗汤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因表,敛阻止汗。主治盗汗。
  【处方组成】生黄芪15一30克、防风3-9克、炒白术9克、五味子6克、生牡蛎30克、浮小麦30克、炒白芍9克、紧丹参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偏在阳虚者加桂技,甚者加炒党参9克、淡附片9克;偏明逝者加生地9克、黄连3克或朱砂安神丸9克(包煎);湿痰重者合二陈场;血虚不寐者合酸枣仁汤;纳杀者合香炒六君子汤;心悸者合归脾汤;脾肾阳虚便溏者合四神丸。
  【临床疗效】治疗44例,痊愈者41例,好转3例。
  【处方来源】王育群等
  【按语】阴虚血虚固能引起盗汗,但阳虚亢虚亦能引起。盗汗。盗汗,虽多发生于不同疾病之后,但根据临床辨证,用本方一略予增减施治,均能奏效。
2022-06-01
mcxzy 阅读 59 次 更新于 2025-04-08 00:15:1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以自汗(在清醒时出汗)为主,出汗部位以头部、躯干为主,并伴有精神疲惫、食欲下降、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即小便色白、量多)、周身无力、手脚冰冷等症者为气虚,治宜益气固表止汗,选用生黄芪、太子参、炒白术、炒防风、浮小麦、煅牡蛎各15~20克,水煎服。轻者可单服浮小麦炒熟,泡水代茶饮用。以...

  • 中医还认为,会阴部多汗与肾的关系密切,也分虚实两种症型。虚症者汗出在梦中,醒来胯下汗津津,可用知柏地黄丸调治;终日胯下潮润、动时增多者,可用金匮肾气丸调治。治疗局限性多汗症时应注意保持良好情绪,戒绝烟酒,少吃辛辣厚味食物。用5%的明矾液每日浸洗局部,以及用松树、桉树叶煎水浸洗,都有一...

  • 【治法】多汗症中医方 【组成】熟附片30克(先煎),肉苁蓉、生地、山萸肉、巴戟天、五味子各12克,党参、黄芪、桂圆肉各60克,鸡血藤18克,桂枝3克,生白芍9克,金樱子24克。【制法】水煎服 【用法】每日1剂,早晚服用。【疾病】全身性多汗可以是一种异常的生理性反应,或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

  • 汗症的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内服药:对情绪引起的多汗症,可以口服镇静剂 、氯丙嗪、谷维素等。也可适当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颠茄、东莨菪碱,具有暂时性效果,但应注意副作用。二、外用药:常用的局部止汗剂,如0.5%醋酸铝溶液,每日浸泡1次,每次15~20分钟;也可用5%明矾溶液...

  • 《御院药方》治脚膝风湿,虚汗少力,多疼痛及阴汗湿痒:烧矾作灰,细研成末,将一匙多矾末用沸汤投入,淋洗痛处便可。干葛 ,是葛根的干燥制品,性味甘辛平,入脾胃经。 质轻扬,能升发阳气 ,治外感证初起有汗,透发麻疹等。两味合用,水煎, 洗脚 ,不仅是作用于脾胃,...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