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外感、腰背疼痛怎么办?专家教你一个穴位


大杼穴(Dàzhù ),出自《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别名背俞、大腧。 因本穴位置于五脏六腑各穴位之上,所以称之为大腧,又因《灵枢背腧》有言“背中大腧,在杼骨之端”,所以大腧穴又称大杼穴。 其大者,大也,多也。杼者,古指织布的梭子。大杼名意指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快速上行。大杼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虽散热冷缩为水湿成份较多的凉湿水气,但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并化为上行的强劲风气,上行之气中水湿如同织布的梭子般向上穿梭。本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督脉别络,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的交会穴。

穴位定位
《铜人经》记载“在第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针入五分,可灸七壮”。《针灸学》也记载,本穴位于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其有简易取穴方法,正坐低头或俯卧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本穴主治:
一、本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主治肺卫太阳经病症。
《千金翼方》记载:头项痛不得顾,胸中烦急,大杼主之。《医心方》也记载:咳嗽.又:主项痛、头痛、胁满、脊痛,气满喘息,胸中郁郁,身不安席,可取大杼。《太平圣惠方》同样记载:风劳气,咳嗽,气急头痛,目眩腹痛,强项痛,左右不顾,卧不安席,取大杼。张仲景《伤寒论》载“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太阳病,头痛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中风”。由此可见,大杼穴主治头项强痛、咳嗽咳痰等均属太阳病范畴。

现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头项疼痛、鼻塞等相关疾病。当我们治疗风热外感、咳嗽、鼻塞时,常选用大杼穴配合曲池穴、肺腧、尺泽穴治疗,起到疏风散热、宣肺解表之功。风寒外感,我们则可选用大杼穴配合列缺、大椎穴、肺腧穴治疗,起到疏卫散寒、宣肺解表之效。至于治疗太阳病头项疼痛,可以取本穴联合风池、风府穴治疗,起到驱邪通络止痛的功效。
二、骨会大杼,可治腰背疼痛。
本穴为骨的会穴,是骨气聚合的地方。《难经》记载“骨会大杼”。元末滑伯仁也言“骨者髓之所养,髓自脑下注于大杼”。陈修园也曾说“诸骨自此往下支生,故骨会大杼也”。所以大杼可调节脊柱诸骨的经气,刺激此穴可活气血,养脊柱诸骨,起到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所以腰背部疼痛常取本穴治疗。同样,本穴为督脉的别络,刺激本穴可调节督脉经气,同样起到治疗腰背部疼痛的功效。平时,我们时常按摩此穴,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胸腰椎骨质疏松等疾病。是中老年人保健的常用穴位。
穴位保健
一、针刺法:向内斜刺0.5 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肩部扩散。(针灸学)
二、灸法:本穴可灸(虽然《铜人经》也有记载,本穴不可灸)。一般选用艾柱灸,灸5 7壮,以局部温热为宜。艾条灸,一般选用雀啄灸。同时,本穴还可以选用隔附子饼灸或隔姜灸。三伏天灸亦可,一般配合大椎、肺腧治疗阳虚咳痰气喘等病症。
三、按摩法,也是日常保健最常用方法。低头,手食指、中指寻得第一胸椎,就是低头后背突出的高点处,往两侧旁开1.5寸,寻得穴位,手指按揉。每日3-5分钟,以局部酸痛为宜。可以预防颈椎、腰椎相关疾病的发生,尤其适合老年保健。
2022-07-02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4-12-26 02:22:0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夏日高温时一旦感到脸部被太阳烤得又红又痛 ,或背部出现灼烫般感觉时 ,应及时进行保护和处理。 立即用温水冲洗两次 ,以彻底清除脸部和全... 皮肤的灼热刺痛才会消退。当刺痛感消除后 ,肌肤会出现轻微的粗糙感 ,这时可涂护肤乳液 ,进行皮肤按摩 ,然后再涂些营...

  • 您现在主要是出现日晒伤的情况,那么现在可以使用冷敷的方式进行止疼的治疗,例如采用冷毛巾进行直接的冷敷的处理即可,也可以采用3%的硼酸水冷敷即可因此,建议您可以采用上述的方式进行冷敷的处理即可,另外就是注意防晒了,这个才是重点,假如您还是不注意防晒的话,那...

  • 有利于缓解大量出汗而失去的水分和钠、钾,避免电解质失衡。 穿着适当的衣物和帽子 外出时要打遮阳伞,戴帽,穿防晒衣。 使用遮阳伞 在晒伤期,皮肤屏障都是受损而且脆弱的,不能再次受到紫外线的摧残,因此,太阳光线强的时候要减少外出。 以上方法可以帮助缓解被太阳晒伤的疼痛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