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的灸法概述

灸法属于温热疗法,与火的关系密切,火的历史在我国可以追溯到50万年前的“北京人”或80万年前的“蓝田人”时代,乃至更远。据考古学的研究,在北京周口店发掘的含骨化石地层中,就发现有遗留的灰烬和烧过的动物骨骼或土石。早在大约5万年前的原始氏族公社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用火来取暖、熟食,尤其是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已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灸法是随着火的应用而萌芽,并在其应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古人在煨火取暖时,由于偶然被火灼伤而解除了某种病痛,从而得到了烧灼可以治病的启示,这就是灸法的起源。“灸”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灼”,是灼体疗病之意.最早可能采用树枝、柴草取火熏、熨、灼、烫以消除病痛,以后才逐渐选用艾(moxa)为主要灸料。艾,自古以来就在我国广大的土地上到处生长,因其气味芳香,性温易燃,且火力缓和,于是便取代一般的树枝燃料,而成为灸法的最好材料。据《左传》记载,鲁成公10年(公元前581年),晋景公病,秦国太医令医缓来诊,医缓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晋朝杜预注解:“攻”指艾灸,“达”指针刺。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有“可火”与“不可火”的记载,其所言之火,亦指艾灸。“灸”字在现存文献记载中,以《庄子o盗跖》最早提及,如孔子劝说柳下跖:“丘所谓无病自灸也。”《孟子o离娄》也曾记载:“今人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显然也是指的艾灸。从中可以推断在春秋战国时代,灸法是颇为盛行的。1973年在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了三号汉墓。在出土的帛书中,记载了经脉灸法的就有3篇,是目前发现的《内经》以前最早的珍贵文献。在医学专著中,灸法最早见于《内经》.《素问o异法方宜论》说:“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炳,故灸炳者,亦从北方来。”说明灸法的产生与我国北方人民的生活习惯、条件和发病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2016-05-12
mcxzy 阅读 29 次 更新于 2025-04-06 17:46: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灸法是随着火的应用而萌芽,并在其应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古人在煨火取暖时,由于偶然被火灼伤而解除了某种病痛,从而得到了烧灼可以治病的启示,这就是灸法的起源。“灸”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灼”,是灼体疗病之意.最早可能采用树枝、柴草取火熏、熨、灼、烫以消除病痛,以后才逐渐选用艾...

  •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

  • 灸法简介 灸法,古称灸焫,是一种用火烧灼的治病方法。汉代许慎着的《说文解字》上说:“灸,灼也,从火音久,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焫,烧的意思。艾火烧灼谓之灸焫,扼要地说明了什么是灸法。它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之一,属于祖国针灸学的范畴。灸法是用艾火的热力,烧...

  • 综上所述,灸法在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拔毒泄热以及防病保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

  • 中医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用特制的金属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操作手法以达到治病的目的。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 利用 热 刺激 来治病。针灸是我国医学的宝贵遗产。 《素问·病能论》 :“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