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论艾——艾灸的起源,艾灸从北方来

关于艾灸的形成和起源,《黄帝内经》中讲到: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局,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灸焫,唐·王冰注:“火艾烧灼,谓之灸焫   。”

释义:

北方地区,自然气候如同冬天的闭藏气象,地形较高、人们依山陵而居住,经常处在风寒冰冽的环境中。该地的人们,喜好游牧生活,四野临时住宿,吃的是牛羊乳汁,因此内脏受寒,易生胀满的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艾火灸灼。所以艾火灸灼的治疗方法,是从北方传来的。2022-07-12
mcxzy 阅读 131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5:51: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艾炙,通称中医艾灸或艾灸疗法,是用艾草叶做成的艾灸贴,艾柱,造成的艾热刺激性人体经络穴位或特殊位置,根据激起经气的活动来调节身体混乱的生理学生物化学作用,进而做到防病目地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作用体制与中医针灸有相仿之处,并与中医针灸有紧密联系的医治功效。具备实际操作简易、成本费便宜,成效...

  • 在人类学会用火之前,灸法就已经产生了。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狩猎、劳作过程中受伤了、生病了,当时没有药,也没有医生,只能随便找个地方躺一下,正好躺在被太阳晒得发烫的大石头上,很舒服,躺了一段时间,意外发现疼痛减轻了或不疼了,原来不能动的部位能动了。一次不算数,两次、三次、多次...

  • 1. 艾灸,这一古老的中医疗法,其历史可追溯至我国古代,最早的使用时间不会晚于西周时期。2. 在春秋战国时期,艾灸已经广泛流传于民间。《诗经·采葛》中的“彼采艾兮”一句,便是对当时采艾现象的记载。3. 西汉时期的学者毛亨和毛茛,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及艾草的药用价值。4. 殷商甲骨文中,或已出现...

  • 艾灸疗法起源于——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 春秋时代的《诗经·采葛》载:“彼采艾兮”,西汉毛亨和毛茛传释:“艾所以疗疾”。“以艾灼羊髀骨,视其兆,谓之死跋焦”。以此印证,我国殷商以前的甲骨卜法,也可以用艾作燃料。《孟子·离娄篇》载:“今之欲王音...

  • 1. 艾灸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中医史上使用最早的疗法之一。2. 现存文献中,《左传》对艾灸进行了最早的文字记载。3. 此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扁鹊心书》等经典医学著作,也对艾灸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详尽的描述。4. 由于艾灸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它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