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痹症的概论

痹症有瘀血说 凡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明知受风寒,用温热发散药不愈;明知有湿热,用利湿降火药无功。久而肌肉消瘦,议论阴亏,随用滋阴药,又不放。至此便云病在皮脉,易于为功;病在筋骨,实难见效。因不思风寒湿热入皮肤,何处作痛。入于气管,痛必流走;入于血管,痛不移处。如论虚弱,是因病而致虚,非因虚而致病。总滋阴,外受之邪,归于何处?总逐风寒、去湿热,已凝之血。更不能活。如水遇风寒,凝结成冰,冰成风寒已散。明此义,治痹症何难?古方颇多,如古方治之不效,对风湿痹症,筋脉拘挛,甚则关节变形之痹症,主要原因是外部风寒湿(外邪)乘虚而入侵袭身体而患病,风寒湿邪痹阻,脉络不能,周身肢节疼痛,或手指足趾关节肿胀疼痛,或神经根炎属气血痹阻者,的风湿痹症。

2016-05-26
是肾主骨生髓2019-09-29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4:51:0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对于痹症的见解,通常将其归结为瘀血导致的疼痛。这类病症广泛,如肩痛、臂痛、腰疼、腿疼,甚至全身不适,统称为痹症。患者常常意识到是风寒侵袭,却在使用温热药后不见显著好转;同样,湿热症状明显时,清热利湿的药物也往往无效。长期下来,病人可能会出现肌肉消瘦,体质阴虚的症状,即使尝试滋阴药物...

  • 痹症有瘀血说 凡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明知受风寒,用温热发散药不愈;明知有湿热,用利湿降火药无功。久而肌肉消瘦,议论阴亏,随用滋阴药,又不放。至此便云病在皮脉,易于为功;病在筋骨,实难见效。因不思风寒湿热入皮肤,何处作痛。入于气管,痛必流走;入于血...

  • 由于人与自然界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也就成为中医治疗学上的重要原则。因此,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就必须注意和分析外在环境与内在整体的有机联系,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

  • 中医理论体系: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为科学方 ,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2.辩证论治:将四诊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一定性质的证候,根据辩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