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的四种常见手法

推拿大家都知道这是中医的一种治疗和保健的方法。推拿分为保健和治疗两种,都说推拿可以治疗儿童疾病,这是真的吗?小儿推拿的作用是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下面是有关小儿推拿的几种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种常见小儿推拿手法 1、保健四大手法 小儿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末节的罗纹面分别为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和肾经。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补脾经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摩腹即是用掌面摩小儿腹部3-5分钟。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
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相当于小儿四个手指的宽度),胫骨外旁开1寸(相当于小儿中指的宽度)。按压足三里具有健胃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脊柱穴位于背部的正中线,颈部到骶尾骨的连线上。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自下而上捏脊柱穴3-5遍,即为捏脊。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即为捏三提一法。
作用:以上四个手法合称为小儿推拿保健四大法。合用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强体魄、促发育的作用。常用作于小儿日常保健推拿,尤适合身体脾胃虚弱或病后脾胃失运的宝宝。
注意事项:一般早上或饭前进行,每日1次。急性感染病期可暂时,病愈后再进行。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2、固表止汗四大手法 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
循无名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无名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肺经。补肺经有补益肺气的作用。
循小指末节罗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指末节罗纹面即为
补肾经(注意,是指根向指尖直推),300次。补肾经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肾顶,即小指顶端。按揉小儿小指顶端即为揉肾顶。揉肾机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作用:以上四手合用,能达益气固表止汗之功。用于自汗、盗汗、多汗。
注意事项:自汗或多汗者,一般早上进行,盗汗可睡前1小时进行。每日一次。外感、发热时可暂停。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3、通便四大手法 用食指或中指揉脐旁开2寸(约宝宝2个手指的宽度)的位置即为揉天枢。揉天枢能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摩腹(同上)。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面自上而下直推背部第四腰椎至骶尾骨端这一直线,即为推下七节骨。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尾椎的骨端即揉龟尾。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
作用:四法皆有通大便之功。合用于小儿便秘。
注意事项:一般饭前时行。每日一次。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4、治外感四法 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两眉中间直推至前发际,即为开天门。开天门具有疏风解表、开窍醒神、镇惊安神作用。
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为推坎宫。推坎宫有发汗解表、醒脑明目的作用。
用拇、中指指腹按揉两侧眉梢与目外眦之间的太阳穴,为运太阳。运太阳有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的作用。
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揉耳后高骨能疏风解表。
作用:四法合用,能起到疏风解表、止头痛的作且。用于风寒、风热感冒。
注意事项:外感发热时可用,次数不定,高热者每日可行2次。风寒感冒可用葱、姜水做为介质。风热感冒可用清水做介质。加强发汗、退热之功。
温馨提示: 如果是小儿积食,主要推拿脾经、胃经;孩子若拉肚子,同积食所用方法差不多,只是手法有所不同:顺经为补,逆经为泄,轻柔为补,重手法为泄,积食、便秘要用泄法,拉肚子需要补法。​​​​​​​
2022-07-27
其中常见手法的特效穴
4种保健手法
补脾,摩腹,捏脊,足三里
四种止汗手法
补肾,揉肾顶,四横纹,补肾
四种通便手法
清大肠,摩腹,清七节骨,揉龟尾2023-03-18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1:10:0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小儿推拿保健的四大手法包括:补脾经:操作: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功效:健脾胃,补气血。摩腹:操作:用掌面摩小儿腹部3-5分钟。功效:健脾和胃,理气消食。按压足三里:定位:位于膝眼下3寸(相当于小儿四个手指的宽度),胫骨外旁开1寸(相当于小儿...

  • 首先介绍的是“开天门”。这一手法位于两眉正中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时,两拇指交替从两眉正中推向前发际,称为开天门。作为起式操作24次,对于头面及眼鼻疾病的治疗可推200次左右。开天门的作用在于调节阴阳,发汗解表,祛风散邪,开窍醒脑,主治风寒感冒、发热无汗、头痛等症状。接下来是...

  • 在小儿按摩疗法中,推法是一种常用手法,根据施术方向可分为直推、分推、旋推和合推四种方式。拿法则是通过拇指与食、中指捏起指定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内收并持续揉捏,具有疏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和开窍醒神的功效,适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尤其在处理外感头痛、项强和肌肉酸痛时常用。按法是医者...

  • 2、摩腹即是用掌面摩小儿腹部3-5分钟。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3、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相当于小儿四个手指的宽度),胫骨外旁开1寸(相当于小儿中指的宽度)。按压足三里具有健胃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4、脊柱穴位于背部的正中线,颈部到骶尾骨的连线上。食指、中指在前,...

  • 1、开天门 【位置】 两眉正中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 以两拇指交替从两眉正中推向前发际,称开天门。作为起式为24次,作为头面及眼鼻疾病的治疗可推200次左右。【作用】 调节阴阳,发汗解表,祛风散邪,开窍醒脑。【主治】风寒感冒、发热无汗、头痛、惊惕不安、精神萎靡等病症。2、推坎宫 【...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