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肝解郁有妙方 中医保肝4穴位 

肝是沉默器官,中医辩证认为春天是「养肝」最好时机,主要因为春季是万物回春的季节,在五行当中属「木」,与五脏中的「肝」是相对应,尤其对付肝病这个「国病」,中医师建议,平日可自我多 *** 「太冲」等4大穴位活络筋骨、舒肝解郁,并远离肝病阴霾。

中医穴位 *** 能有效护肝,不仅简单易学,且有养肝血、补脾气、滋肾阴的作用。
中医师陈玫妃指出,肝主筋、「其华在爪」,当肝血不足的时候,指甲会粗糙黯淡或出现白色细纹,甚至容易断裂。当身体肝火旺盛、肝阳上亢,便是疏泄功能过度亢奋的表现。临床表现,头晕、失眠、口干、耳鸣,眼睛干涩、头痛等现象,甚至引起肝发炎及病变。
中医所谓的「保肝」,最基本的就是改善身体环境,以维持正常的疏泄功能,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事实上,保肝需要充分的休息,因为肝主藏血,在「皇帝内经」素问篇中就提到,「人卧则血归于肝」,有足够的睡眠就能使肝得到完整的修复。

中医的「肝」,不只是肝脏而已,广义还包括情绪、精神及神经系统。在日常生活中,春天较适合吃一些酸味的食物来「保肝」,因为中医认为「酸入肝」,因春天多吃一些酸、甘类的蔬果,具有护肝阴、养肝、保肝的作用。
而油、炸、辣、太过于辛辣的食物,容易损伤肝阴,这时候要尽量避免。同时饮食宜清淡,少碰菸酒,以减轻肝脏的负担。另应多摄取一些富含维他命C、D或维生素B群的食物,活化身体的免疫机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春天是养肝好时节,透过经络4大穴位自我 *** ,能有效活络筋骨、舒肝解郁。(摄影/黄志文)
【保肝4穴位】:
1.太冲穴: 在脚背、足背、第一蹠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功效:此穴位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对于肝火太旺、容易焦虑、郁闷的人,都可以 *** 这1个穴位。
2.期门穴: 期门穴位于第6肋间处取穴。
功效:对于肝气郁滞在脇肋,可疏肝、解郁。改善胸闷、郁闷的作用。
3.肝俞穴: 位于第9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若肝这个脏腑有问题时,反映背部的俞穴也会有异常地反应。
功效: *** 此穴位具有养肝的功效。
4.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经交会的穴位。
功效:经常按压此穴,有养肝血、补脾气、滋肾阴的作用。
2022-10-02
mcxzy 阅读 28 次 更新于 2025-04-18 19:50:3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逍遥散,被称为舒肝解郁第一方,出自宋代官修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白芍、当归、白术、炙甘草、薄荷、干姜组成,具有调和肝脾,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效。逍遥散在临床上常用于肝郁血虚脾弱证,症见两胁胀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疏肝解郁...

  • 在临床实践中,逍遥散广泛应用于治疗肝郁血虚脾弱的症状,如胁肋胀痛、头痛目眩、口干舌燥、体倦食少,以及女性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与肝气郁结相关的症状。疏肝解郁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1. 药物治疗:中医常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方剂来调理肝气。这些方剂中的药材如柴胡、白芍、当归、白术等,能够舒肝...

  • 针灸常选用期门、太冲、阳陵泉、丘墟、肝俞等穴为主,针用平补平泻[4]。4

  • 内关穴: 手臂内侧,腕横纹三指处, 养肝护肝,调畅气血 ;合谷穴: 拇指、食指掌骨间,又称虎口。 缓解疼痛、恶心、失眠 ;劳宫穴: 手指轻握,中指指尖处;涌泉穴:脚趾向内弯曲形成的凹陷处。这两个穴位按揉可缓解 眼干、耳鸣 等症状。风池穴、风府穴、翳风穴: 风池穴在后脑发际线处的两个...

  • 行间、太冲、期门都可以揉,还有足底有条大筋,脾气越大的人那条筋越硬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