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基础知识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那么你对中药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中药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中药的释义
  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平和的药物。三国 魏嵇康《养生论》:“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晋张华《博物志》卷七:“中药养性,谓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宋徐铉《题庙》诗:“常嗟多病嫌中药,拟问真经乞小还。”
  药膳可分为食疗中药和食疗药膳两大类
  1、食疗中药。食疗中药是指具有防治疾病或保健康复作用的饮食物,又称为“食用中药”、“食疗本草”或“食物中药”等。这类食疗中药包括谷物、水果、蔬菜、调料、禽兽、水产等类。
  2、食疗药膳。药膳是由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食物和调料配制而成的膳食,总体说来,药膳既可单独由食用中药加工制成,又可以中药材和食品为原料,按照一定的组方,加工、烹调而成。
  中药的疗效
  很多中草药的疗效不但经受住了长期医疗实践的检验,而且也已被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有些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分子结构等也已经全部或部分地研究清楚。例如麻黄平喘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常山治疟的有效成分常山碱、延胡索止痛的主要成分四氢掌叶防己碱(延胡索乙素)、黄连和黄柏止痢的主要成分小蘖碱(黄连素)、黄芩抗菌的主要成分黄芩素、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番泻甙等等。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于药物的栽培、采收、加工、炮制、贮藏保管等方面,也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大量事实证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实践所积累起来的医药遗产是极为丰富、极为宝贵的。我们应当珍视这个祖国医药学的伟大宝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反观国外药物知识的发展,以埃及和印度为最早。公元前1500年左右埃及的“papytus”(纸草本)及其后印度的“Ajur veda”(寿命吠陀经)中均已有药物的记载。希腊、古罗马、阿拉伯在医药的发展中也有悠久的历史,如希腊医生Dioscorides的De Materia Medica”(药物学),古罗马的Galen(公元131~200年)所著“MateriaMedica”(药物学),阿拉伯医生Avicenna (公元980年)所著“Canon Mediclnae”(医药典)等都是专门的药物学著作,对古代医药学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
  服用中药的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某些药物因配方后可产生相反、相恶关系,使彼此药效降低或引起毒副反应,因此禁忌同用。
  (2)孕妇用药禁忌:主要为避免动胎、堕胎,因孕后妇女大多数对大寒、大热、峻泻滑利、破血祛瘀及毒性较大的药物耐受性差,因此对相关药物必须忌用。
  (3)服药期间饮食禁忌:俗称忌口,主要为避免服药时的干扰因素,以便提高药效,可分为某一种药物对应的忌口与不同病情条件下用药时的忌口两类,前者如人参忌萝卜、鳖甲忌苋菜、甘草忌鲢鱼、常山忌葱、茯苓忌醋等。后者为慢性病服药须忌生冷,热性病治疗期间忌辛辣、油腻,痈疡疮毒、皮肤疾患忌鱼虾、鹅肉及辛辣刺激之品。
  (4)中药汤剂禁忌过夜服用:因为中药里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挥发油、氨基酸和各种酶、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煎煮时这些成分大部分溶解在汤药汁里。一般服法是趁温热时先服一半,4~6小时后再服一半。如果过夜服用或存放过久,不但药效降低,而且会因空气、温度、时间和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使药液中的酶分解减效,细菌繁殖滋生,淀粉、糖类营养等成分发酵水解,以致药液发馊变质,服用后对人体健康不利。
  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忌口即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其有关内容也广泛存在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籍中。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平时食用的鱼、肉、鸡、蛋、蔬菜、瓜果、酱、醋、茶、酒等普通食物,它们本身也都具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产生一定影响。
  (5)中药不宜加糖服用
  一些人在服中药时,常因汤剂苦口难以下咽而加糖,对此,有关专家指出,一些中药是不适宜加糖后再服用的,加糖后的药剂在降低了苦味的同时也降低了药效。
  专家介绍,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其中,辛能散,甘能缓,酸能收,苦能涩,咸能软,不同口感的中药具有不同的药效。有些中药加了糖就会改变苦味汤药的药性而影响疗效。
  一些苦味药能刺激末梢神经,反射性地分泌唾液、胃液等消化液,以达到帮助消化、促进食欲的目的。如果在药里放了很多糖,完全掩盖了苦味,就会失去健胃之效。
2022-06-22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4-04 20:16: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药学的基本知识是中药药剂师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包括了解中药的起源、发展历史和分类体系。中药起源于远古时代,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实践。中药分类体系主要分为草本、木本、矿物、动物等类别,每种类别又细分为不同的品种,如常见的草本药材包括黄芪、人参等。中药资源学是中...

  • 1、食疗中药。食疗中药是指具有防治疾病或保健康复作用的饮食物,又称为“食用中药”、“食疗本草”或“食物中药”等。这类食疗中药包括谷物、水果、蔬菜、调料、禽兽、水产等类。2、食疗药膳。药膳是由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食物和调料配制而成的膳食,总体说来,药膳既...

  • 中药学的基本知识涵盖了中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这有助于理解其文化背景和传统价值。了解中药的分类体系是基础,它将中药分为草本、木本、矿物药等几大类,每类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应用范围。在中药资源学方面,熟悉中药材的产地、采收、质量评价和储藏方法等知识至关重要。这些知识不仅关乎药材的质量,...

  • 透疹药物包括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它们能够帮助疹子透发,缓解皮肤过敏症状。通窍药物如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则主要用于治疗鼻塞、鼻炎等鼻部疾病,能够帮助畅通鼻腔,改善呼吸。清虚热药物包括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这些药物有助于清除体内的...

  • 在中医基础知识中,透疹药物主要包括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疹子,帮助疹子透发出来。对于通窍的问题,常用的药物有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等。这些药物具有很好的通鼻窍作用,可以用来治疗鼻塞、鼻炎等问题。在清虚热方面,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