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 胸闷 血瘀是中医五脏的什么出现了问题

心不养神,则导致心悸
气滞于胸,则导致胸闷气短
寒与热,皆则可导致血瘀

与五脏六腑均有关系。
应该辨症施治,而不是单纯找五脏的毛病。

心慌,胸闷,血瘀。应该是寒或热淤滞在中上焦,导致血行不畅。
可能是寒气凝滞,也可能是虚火烧灼。
应该进一步辩证。

治疗方向应是,活血化瘀开气散结养血。2021-02-16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7 20:30: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认为肝属于五行中的木,木的特点是曲直,能够生长、生发、条达,所以肝脏的主要功能是主疏泄、调理全身气机,是人体气滞血瘀中最常见的部位。当肝气郁结后会导致气血运行受阻而出现瘀滞,临床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或抑郁、焦虑、急躁、易怒,同时还会有胸胁满闷、不适,身体出现疼痛感,有时疼痛部位不固定...

  • 1. 中医中的心悸和胸闷,通常归入心悸病的范畴。心悸主要是由阴、阳、气、血的不足或痰饮、瘀血等病理状态影响心神所导致,表现为心中悸动不安,甚至无法自我控制,常伴随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发作,并可能伴有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等症状。2. 心悸在中医临床上的严重程度可分为惊悸和怔忡。这些症状...

  • 中医上心衰可以分为气虚血瘀型、气阴两虚型、阳虚水泛型,以及喘脱危证,具体如下:1、气虚血瘀型在临床上会表现为胸闷、心慌、气短,活动之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自汗或者是肢体浮肿、喘息不得卧,治疗上要补益心肺、活血化瘀。2、气阴两虚型表现为胸闷、心慌、气短、五心烦热、两颧潮红,入夜...

  • 如果是气滞所致,可能会出现胸闷、痛感较轻,伴有胸胁胀满,善太息的症状。痰浊闭阻时,症状可能在阴天加重,伴有痰多、舌苔腻等症状。血瘀症状则表现为刺痛固定,夜间多发,舌质紫暗,可能伴有瘀斑。寒凝症状则表现为绞痛,遇冷加重,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紧。在治疗方面,中医主张根据不同证型...

  • - 气滞引起的血瘀:情绪波动、过度思虑或愤怒可能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血液运行,形成血瘀。表现为胸闷、情绪低落、易怒,以及局部刺痛等症状。- 寒凝血瘀:身体受寒,影响气血流畅,可能导致血液瘀滞。此时可通过温经散寒的方法来缓解。3. 血瘀证的典型症状包括:- 身体疼痛,痛感如针刺,固定不移,...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