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为什么有的需要药引?

"药引”又叫“引药”,犹如导游,将诸药引向一定的经络脏腑,进行针对性治疗。它们不仅与汤剂配伍,更广泛地和成药相配伍应用。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788种中成药中,几乎每一种都记述了应配伍引药的内容和服用方法。可见古代医家对药引的重视。若在服用成药时辨证地选用“药引”,可达到引药归经,增强疗效,矫味矫臭和减少毒副作用的效果。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药引。
黄酒
酒性辛热,有舒筋活络、发散风寒等作用。可用于送服治疗颈肩腰腿痛、血塞经闭、跌打损伤、疮痈初起等症的中成药。如活络丸、通经丸、七厘胶囊、云南白药。每次10ml~15ml,温热后送服。
姜汤
有散风寒、暖肠胃、止呕逆等功用。可送服治疗风寒外感、胃寒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的中成药。如藿香正气丸。一般取姜3~5片,水煎取汁。
米汤
能保护胃气,减少苦寒药对胃肠的刺激。故常用于送服补气、健脾、利尿及滋补性中成药。如八珍丸、十全大补丸等。用时取煮饭之汤汁,不拘浓淡及用量,以温热为佳。
蜂蜜
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矫味等功能。取蜂蜜1—2汤匙,加入温开水中,搅匀便可送服蛤蚧定喘丸、百合固金丸、麻仁丸等。
红糖
散寒、活血、补血。可单用25g~50g开水溶化送服。也可配生姜三片,煎汤送服更佳。可作为治疗妇女血寒、血虚、血滞所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淤滞等病症的中成药引药,如当归丸等。
菊花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主要用于送服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肝火上攻、目赤翳障及痈肿疔疮等病症的中成药。如障翳散、牛黄解毒片等。可单用菊花10g~15g煎汤送服。或加茶叶10g同煎送服即可。
大枣汤
有补中益气、补脾胃、缓和药性等功用。一般用大枣5~10枚,加水煎汤送服归脾丸等。
酸枣仁
单用10g~15g水煎送服或3g研末送下。功能:滋养心肝、补血安神、益阴敛汗。主要用于送服治疗心肝血虚、心悸失眠、体虚多汗等病症的中成药。如乌灵胶囊、灵芝胶囊等。
芦根汤
具有清热、生津、止呕、止血作用。送服治疗外感风热或瘟病初起等症的银翘解毒片等尤宜。取芦根10g~15g加水煎汤,以鲜者为佳。
陈皮
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主要用于送服治疗脾胃气滞、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病症的中成药。如保济丸、蛇胆川贝散等。可单用10g~15g煎汤送服,也可添生姜、枳实等同煎汤送服更佳。
在应用中要根据中成药的功能、主治、药性等特点,结合病情变化、病程长短、体质强弱、发病季节的不同以及药引的自身功效而酌定。但必须以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顾护正气,便于服用为前提,尽快治愈疾病为目的,正确地选用引药。2020-02-14
药引是引药而行的意思,主要是为了是中药药力达到所需要治疗的脏腑经络,其中好多在中药炮制时已经加入,只需要根据病情应用就可以了,所谓“酒制升提,姜制发汗,入盐走肾,乃仗软坚...”2020-02-05
药引,又称引经药。它的历史,大概在《神农本草经》诞生的汉初时期,那时的药引,叫做使药,这类药物实由"相使"而来。相使是指两药相互配合时,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有增强其作用的功能
希望采纳2020-02-03
中药多采用各种事物的特性来用药,这些特有事物的药性多为剧烈,所以要用其他药引来中和!!!2020-01-27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06 18:22:3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服用成药时,辨证地选用药引,可以达到引药归经、增强疗效、矫味矫臭以及减少毒副作用的效果。黄酒,因其辛热的性质,能够舒筋活络、发散风寒。适用于治疗颈肩腰腿痛、血塞经闭、跌打损伤、疮痈初起等症状。常用的成药包括活络丸、通经丸、七厘胶囊和云南白药。每次使用量为10ml至15ml,温热后服用。...

  • 1. 药引,亦称“引药”,在中药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类同于导游,其作用是将药物引导至特定的经络和脏腑,以实现有针对性的治疗。2. 药引不仅与汤剂相配伍,而且广泛应用于成药的配合中。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收录的788种中成药中,几乎每一种都详细说明了应配合的药引及其服用方法,由此可见古...

  • 1. 中药使用药引子具有增强疗效、引导药力直达病灶以及缓解药物“毒性”等三大作用。2. 药引子虽然外观上是普通的食物,但每种都具有其独特的疗效。3. 药引子能够增强药物的疗效,例如,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用温热的姜汤送服可以增强药物疏散风邪的效果;或者服用中药后喝一碗热稀粥,既能温暖胃部又能...

  • 护胃作用:对于需要大剂量苦寒药物的治疗情况,药引如粳米可以顾护胃气,防止药物对胃部的伤害。矫味作用:药引还可以改善药物的口感,使患者更容易接受。例如,蜂蜜在治疗肺虚燥热、肠燥便秘时可以改善口感。常用的药引如食盐、生姜、葱白、灯心草、粳米、大枣、蜂蜜、食醋和红糖等,各自具有独特的功效和适...

  • 2、为何需要药引有些君药或者说主药并不具有进入这条经的功能,所以需要引经药来引导君药来到病灶,治疗效果才会好哟!3、药引子的典故(1)宋代以前,大多药引列于方剂诸药之末尾,少数在服法中开具。如《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入一杯酒”、“米一升”、“以蜜和”等;《伤寒论》瓜蒂散“以香...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