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歌括四百味、黄芪

【歌诀】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译注)黄芪味甘,性温,是补气的要药,有固表止汗、托疮生肌的作用。气虚能使肌表不固,可引起汗出不止,本品能补气固表,故常用于气虚的自汗;气充则血足,所以又能治疗因气血不足不能排脓或不易收口的痈疽疮疡等外症。因此本品是治疗气虚不可缺少的药物之一。

本品还有升举中气和利尿作用,可用于中气下陷的脱肛、子宫下垂及虚性的水肿病等。

[应用]用治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证,属病后气虚体弱,可与人参同用;属中气虚弱、食少便溏或泄泻,可与白术、茯苓、甘草同用;属气虚血亏,可与当归、熟地同用;属气虚阳衰、畏寒多汗,可与附子等温里药同用;属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常与党参、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等同用;属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崩漏,常与党参、白术、当归、龙眼肉、酸枣仁等同用。用治表虚自汗,多与浮小麦、牡蛎、麻黄根等同用;阴虚盗汗,多与生地、熟地、黄柏等同用。用治气血不足的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多与当归、川芎、穿山甲、皂角刺,或熟地、当归、党参、白术、肉桂等。同用,以透脓托疮生肌收口。用治气虚失运,浮肿尿少,多配伍防己、白术、茯苓等同用,以加强健脾益气利尿消肿之功。此外,治气虚血滞,半身不遂,常与地龙、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等同用;治气虚津亏的消渴证,又多与生地、山药、五味子、天花粉等益阴生津药同用。

(用量用法)一般10~20克,大量30~60克。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尿消肿宜生用;补中益气升阳宜蜜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质温升,可以助火,又能补气固表,故外有表邪、内有积滞、气实胸满、阳盛阴虚、上热下寒、肝旺多怒,以及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均不宜服。2022-07-13
mcxzy 阅读 46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9:33: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黄芪性温,能收汗固表,托疮生肌,对于气虚的情况非常有帮助。2. 黄芪的味道甘甜,性质温和,是补气的关键药物,具有固表止汗、托疮生肌的功效。3. 气虚可能导致肌表不固,出现不停出汗的情况,黄芪能够补气固表,因此常用于治疗气虚引起的自汗。4. 气充则血足,黄芪因此也能够治疗因气血不足不...

  • 2.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3.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4.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5.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6.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7. 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8....

  • 《药性歌括四百味》概要概述了药物根据其温凉寒热的功效分类,如人参补气、黄芪固表、白术健脾。其中,当归用于生血,黄连清热,石膏可泻胃火,贝母则能化痰。这些药物各具独特作用,如黄芩清肺热,大黄通便,柴胡则能泻肝火。用药时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则,注重药性相克的搭配。接下来,列举了一些常见药物及...

  • 中药药性歌括四百味,每一味都有其独特的功效。比如人参补气生津,黄芪固表托疮,白术健脾除湿,茯苓利窍化痰,甘草调和诸药。芍药、赤芍分别有收补、泻散之功,生地、熟地则补血滋肾。麦门冬解渴清肺,天门冬清痰止嗽,黄连清心除痞,黄芩清肺降火,黄柏滋阴降火。石膏清热利窍,贝母化痰止嗽,大黄通...

  • 草子玄明京芒丁,土鳖商路扮南星,天仙遂附蛭蚣麝,雪莲皂霜魏牵牛,三芫千金马钱闹。慎用:桃花红、芦荟绿,姜黄枳壳牡丹皮,肉桂蝉蜕冬葵叶,附子急芒射牛膝。5、28种毒性中药披金戴银一天仙,半升半降黄白钱,川南狼,闹粉娘,遂草炒豆熬酥糖。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药性歌括四百味 详情...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