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针灸治疗,只需3分钟,疼痛消失

胃脘痛又叫胃痛,是指以肚脐以上,剑突心口以下部位的上腹部疼痛。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多见于胃痉挛、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疾病。

胃痛的病位在胃腑。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起居不时、感受寒邪等均可引起胃痛。针灸对本病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1)至阳或灵台

以指代针,按压至阳、灵台穴,治疗急性胃痉挛有特效。有位青年职工突发胃痛,先服用胃片、元胡止痛片、胃必治,服用1个小时,疼痛不见减轻。之后俯卧沙发上,按压至阳灵台穴,约3分钟,疼痛消失。

按压至阳灵台治疗急性胃痉挛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一是 ,坐位效果不好,可能与坐位按压时用力的方向有关,应取俯卧位。二是找穴方法,从两个肩胛骨下角找一连接线,与椎体相交的地方就是第7胸椎,上为灵台,下为至阳,一般情况下此二穴都有显著的压痛点;若压痛点不明显,可上移或下移一个椎体。

三是按压方法,医者立于患者一侧,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放于至阳穴和灵台穴上,行圆圈状按揉,用力要垂直朝向腹部方向,用力大小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按压时间一般为3~5分钟,按压时应嘱咐病人行缓慢而深长的腹式呼吸,以活动胃部,可提高疗效。此法不仅对急性胃痉挛特效,对各种胃痛也有效果。

(2)中脘

针刺中脘穴对急慢性胃痛都有效,对急性胃痛效果更好。中脘是为的募穴,是胃腑之气输注的部位,又是腑之会穴,胃痛是六腑病,六腑属阳,中脘在腹部,腹部属阴,所以胃痛针胃的募穴中脘。中脘属任脉穴,在前正中线,脐上4寸,即肚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3)内关

内关既能理气止痛,又能和胃止呕,对胃痛伴有恶心呕吐者最为适宜。内关是手阙阴心包经的络穴,一穴通心包和三焦两条经。此外,内关穴还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心痛灸包括胃痛在内,所以内关是治疗胃痛及所有胃病的常用效穴。

有胃病患者可以通过这几个穴位来减轻痛苦,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2022-06-03
mcxzy 阅读 30 次 更新于 2024-07-07 05:58:0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针灸治疗取穴多在足阳明胃经,又因足太阴与足阳明相表里,选取脾经相关穴位,多以胃脘部局部诸穴为主,具体选穴方面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寒热虚实,辨别病在气在血及不同脏腑,配合艾灸或火罐,刮痧等治疗方法加之药物治疗。

  • 针灸治疗胃痛很简单,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胃痛,只要分清疾病的虚实就可以就行治疗啦。虚实怎么分呢?当然得参考脉相啦。由寒邪引起,脉相一般呈弦紧之相,当属实。如果肝气郁结引起,脉相一般呈沉弦之相,当属实。如果是脾胃虚寒,脉相一般呈虚软之相,当属虚。 实证一般会扎: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

  • 手法:用毫针针刺补足阳明,泻足厥阴;食仓,胃管下俞均旋以平补平泻法,加灸.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针治1次为一疗程.治验:徐某,男,43岁.自述患胃痛已5年多,近半年来食后饱胀,症避孕药加重,经服逍遥丸和午香砂六丸等,治皆不效.经诊胃脘痛剧,牵引两胁,嗳气频作,饮食后坠张沉生,脉弦...

  • 治法:行气导滞,和胃止痛。针灸处方:至阳八阵,筋缩八阵,脊中八阵,河车路,大椎至名门段,中脘八阵,璇玑,足三里,内关。手法:杵针用泻法。针灸处方:因食滞所伤,治疗首当行气导滞,气行滞消则胃和,胃和则络畅而痛止,故选璇玑配胃的募穴中脘(八阵),至阳八阵,功专调理胃腑气机,导除...

  • 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1]。胃即胃腑,仓即粮仓,胃为“仓廪之官”,此穴与胃俞平列,与胃关系密切,故名胃仓[1]。胃仓穴主治脾胃、脊背等疾患:如呕吐呃逆,胃脘疼痛,腹部膨胀,水谷不消,水肿,肠鸣泄泻,便秘,脊背痛,胃脘痛,腹胀满,饮食不下,脊背疼痛,胃痛,小儿食积,腹胀...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