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针灸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很多现代人三餐饮食不规律,久了之后就造成了胃病,病情发作的时候食不下咽,非常难受,有的人知道 中医 针灸 治疗 胃痛 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其实还是可以试试的哦。以下是我推荐胃痛针灸的 穴位 知识,欢迎阅读!

  胃痛针灸的穴位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不仅是胃之募穴,而且是八会穴之腑会,治疗胃腑之病变。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为胃之下合穴,凡胃脘部疼痛,无论虚实,均可用本穴治疗。具有通调腑气,和胃止痛的作用。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和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具有宁心安神、和胃止痛、降逆止呕、宽胸理气等作用。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前下方。为足太阴脾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可用于治疗脾胃方面的病证。
  胃痛针灸具 体操 作
  脾胃虚弱:以胃脘部隐隐作痛,喜按为主症。治疗上以灸法为主,针刺用补法。取穴上加神阙、气海、关元温中散寒。

  胃阴不足:以胃脘部灼痛,饥不欲食为主。慎用灸法,因为灸可使胃阳更盛;一般只针不灸,针刺可用补法或平补平泻。穴位可加用内庭、血海、三阴交养阴 清热 ,益胃止痛。

  寒邪犯胃:胃脘部疼痛因感受风寒之邪而暴作,遇寒加重,得温则减。可针灸并用,虚者用补法,实者用泻法;加神阙、胃俞、梁丘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食积伤胃:常有暴饮暴食史,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出未 消化 之食物,吐后痛减。禁用灸法,若灸只会加重食滞。针刺用泻法,在基础穴位上,加用梁门、下脘、里内庭消食化滞,行气止痛。

  肝气犯胃:胃脘胀痛,可连及两肋,喜叹气,常因情志刺激而发作。针灸用泻法;除了基础穴外,还可用肝经上输募配穴法泻肝气,即期门和太冲穴。

  淤血阻滞:胃脘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通加剧。临床上本证一般不提倡用针刺治疗,以手术疗法为主。如情况紧急下可用针刺治疗,但仍需注意患者是否有出血情况。
  胃痛的原因
  1、胃寒痛:胃寒痛证见喜手按热饮,痛时持续,伴吐清水,胃寒,手足冷,脉沉迟,舌苔白腻。中焦受寒所致,属实证,治宜温中散寒,方用厚朴温中汤。兼饮食不慎,寒食交阻,疼痛加剧者,酌加神曲、山楂等以消食滞。胃寒痛如恶寒或呕吐白沫,宜用桂枝,不宜用紫苏。紫苏行气宽中,可用治脾胃气滞,胸闷、恶心呕吐等,但偏重于风寒解表,不若桂枝通阳化气,治里虚寒证最适宜。

  2、胃气痛:胃气痛多因饮食所伤,胃气阻滞引起。证见胃脘胀痛,胸闷痞塞,得嗳气则舒,或伴腹胀,大便困难,脉多弦滑。治宜行气散滞,常用香砂枳术丸。较重者结合用沉箱降气散。胃气痛多由肝气引起,恼怒之后,肝气横逆犯胃,常见胁满胀痛,时有太息。治宜疏肝健脾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或调气散。凡肝气引起的胃痛,经久不愈,极易化火,治宜宣泄苦降,方用化肝煎合左金丸。

  胃气痛多因饮食所伤,胃气阻滞引起

  3、胃虚痛:胃虚痛证见空 腹痛 ,得食或得温则缓解,伴泛酸胃寒喜暖,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或虚弦。此证与脾关系密切。因胃主纳,脾主运;胃宜降,脾宜升;胃喜凉,脾喜温;胃当通,脾当守,两者作用不同,但相互为用。胃虚痛,其病机偏重于脾气虚寒,治宜黄芪建中汤温养中气。
  胃痛的症状
  一、疼痛的位置

  胃位于上腹部,胸骨下放凹陷、肚脐上方(靠近心窝处)处。如果将肚子划分为四个区域来看,左侧偏中上的部分这一区域的疼痛,最有可能是胃痛。不过,也有可能是食道、十二指肠、胆、肝或胰等 疾病 引起,所以还需要以疼痛的时间、伴随症状等,作为判断的准则。

  二、疼痛时间

  胃痛是发生在餐后或餐前?食用某些食物后?或在过饥过饱暴饮暴食等状况下发生的。由于胃不适大多与进食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从饮食的时间、习惯、内容、种类等作为辨别的准则,也较有准确性。

  三、观察症状

  胃不适伴随症状繁多,如打嗝、胀气、恶心、呕吐、 腹泻 、胸闷等,由于每种疾病表现的症状不同,如果伴随胸闷烧心、吐酸水、打嗝等症状,可能是食道疾病;假如伴随空腹疼痛、饱胀饿痛、打嗝具酸味、甚至吐血等症状,可能是 胃溃疡 ,但如果打嗝、黄疸、 发烧 等症状,与胃可能无关,或是胆囊的问题。因此不能忽视腹痛外所伴随的各项症状。

  四、到医院检查

  如果情况复杂,难以判定是哪个位置不舒服及发作的时间与疼痛的性质,应马上到医院请医生帮助诊断与检查,这才是最直接且准确的方法。

  五、胃痛类型

  1、寒邪犯胃型:表现特点为突然胃痛,受寒后疼痛加重,遇暖则痛缓,恶寒,口不渴,舌苔薄白。

  2、饮食停滞型:表现特点为胃痛常由暴饮暴食引发,胃痛胀满,嗳腐吞酸或吐出不消化食物,吐后疼痛暂可缓解,舌苔厚腻。

  3、肝气犯胃型:表现特点为胃脘胀闷,攻撑作痛,痛连两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精神情志因素而发作,苔多薄白。

  4、肝胃郁热型:表现特点为胃脘灼热疼痛,痛较急迫,易怒烦躁,返酸嘈杂,口干苦,舌红苔黄。

​猜你感 兴趣 :

1. 咳嗽时针灸的穴位

2. 常用针灸穴位

3. 针灸治疗耳鸣什么穴位好

4. 关于针灸减肥的常用穴位

5. 针灸治疗脂肪肝的穴位

6. 针灸可不可以去湿气和穴位介绍2022-06-24
mcxzy 阅读 34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7:20: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胃痛针灸穴位:中脘穴、足三里穴。解释:一、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腹部,肚脐以上,是治疗胃病的主穴之一。当胃痛时,针灸中脘穴能够调和胃气,缓解胃部疼痛。这个穴位的治疗作用主要包括和胃止痛、调胃理中,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痛都有良好的疗效。二、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离膝盖下方四指宽的位...

  • 胃疼针灸位置:中脘、内关、足三里。详细解释如下:1.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腹部,是胃的募穴,胃疼时针灸此穴能有效缓解胃部疼痛。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针灸时深度应适中,以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2. 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上三指宽的位置,针灸此穴可宽胸顺气,缓解因胃痛引起的恶心、...

  • 1. 中脘穴 胃痛的首要针灸部位是中脘穴,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之中点。针灸此穴能调和脾胃、疏通经络,对于缓解各种类型的胃痛都有显著效果。2.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膝盖下方约四指的宽度。针灸足三里穴可以疏通胃经经络,调节脾胃功能,有助于缓解胃痛、胃胀等症状。3. 背腧穴 背腧穴位于...

  • 气街的具 置包括头部、胸部、腹部和腿部。在腹部,气街与背俞穴、冲脉以及脐部的动脉紧密关联。《灵根》中提到,腹部疼痛时,可以通过刺激腹部的动脉或气街来缓解症状。在治疗胃病时,通过找到特定的压痛点或动脉搏动点,即“脐胃”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胃痛及胃病症状。综上所述,通过...

  • 1. 中脘穴:位置: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功效:针灸中脘穴能够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对于胃痛、腹胀、呕吐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2. 天枢穴:位置:天枢穴位于腹部,肚脐两侧各旁开两寸的位置。功效:针灸天枢穴能够改善肠道功能,对于泄泻、便秘等肠道问题有很好的治疗...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