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可以用针灸治疗吗?

胃痛胃痛是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之别,外感因素主要有风、寒、暑、湿和秽浊之气;内在因素有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临床上主要见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寒邪犯胃、食积伤胃、肝气犯胃、淤血阻滞等类型。治疗上以和胃降逆、理气止痛为原则治疗的基本取穴主要取手厥阴心包经、足阳明胃经腧穴及相应腧穴:中脘穴1、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不仅是胃之募穴,而且是八会穴之腑会,治疗胃腑之病变。足三里穴2、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为胃之下合穴,凡胃脘部疼痛,无论虚实,均可用本穴治疗。具有通调腑气,和胃止痛的作用。内关穴3、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和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具有宁心安神、和胃止痛、降逆止呕、宽胸理气等作用。公孙穴4、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前下方。为足太阴脾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可用于治疗脾胃方面的病证。“公孙冲脉胃心胸,阴维内关下总同。”说明了内关和公孙相配可用于治疗胃、心、胸方面的疾病。如胃痛、呕吐、嗳气、呃逆、腹胀、腹痛、气上冲心等。具体操作1、脾胃虚弱:以胃脘部隐隐作痛,喜按为主症。治疗上以灸法为主,针刺用补法。取穴上加神阙、气海、关元温中散寒。2、胃阴不足:以胃脘部灼痛,饥不欲食为主。慎用灸法,因为灸可使胃阳更盛;一般只针不灸,针刺可用补法或平补平泻。穴位可加用内庭、血海、三阴交养阴清热,益胃止痛。3、寒邪犯胃:胃脘部疼痛因感受风寒之邪而暴作,遇寒加重,得温则减。可针灸并用,虚者用补法,实者用泻法;加神阙、胃俞、梁丘温胃散寒,行气止痛。4、食积伤胃:常有暴饮暴食史,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出未消化之食物,吐后痛减。禁用灸法,若灸只会加重食滞。针刺用泻法,在基础穴位上,加用梁门、下脘、里内庭消食化滞,行气止痛。5、肝气犯胃:胃脘胀痛,可连及两肋,喜叹气,常因情志刺激而发作。针灸用泻法;除了基础穴外,还可用肝经上输募配穴法泻肝气,即期门和太冲穴。6、淤血阻滞:胃脘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通加剧。临床上本证一般不提倡用针刺治疗,以手术疗法为主。如情况紧急下可用针刺治疗,但仍需注意患者是否有出血情况。2013-11-26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7:17:0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具体来说,针灸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颈椎病、腰痛、关节炎等。同时,它也被用于治疗一些内科疾病,例如消化不良、胃痛、便秘等。对于神经系统的疾病,针灸同样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如失眠、焦虑、抑郁等。此外,针灸还可以帮助改善生殖系统的功能,对于女性的月经不调、不孕症等具有一定的治...

  • 胃痛可通过针灸治疗,常选取郄穴梁丘和合穴足三里进行针灸。梁丘穴位于膝盖上方,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针灸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针灸治疗急性胃痛时,医生通常会采用泻法,以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泻法是一种针刺方法,通过刺激穴位,使经络中的气血运行顺畅,从而缓解疼痛。针...

  • 1、通过针灸的方式对经络进行疏通、调治来治疗胃病,常用的是对中脘穴、足三里穴等进行艾灸、针刺等方式,调节胃痛、胃胀、打嗝、反酸、恶心、呕吐等一系列胃病的相关症状,特别是艾灸的方式对治疗胃寒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的效果很明显。2、通过中药方剂,比较常见的是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还有半夏厚朴...

  • 3. 消化系统疾病:针灸能调和脾胃功能,治疗胃痛、泄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4. 妇科疾病:针灸对月经不调、痛经、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也有一定疗效。二、针灸的治疗原理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运用不同的手法和刺激强度,达到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目的。针灸能够激发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

  • 针灸对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胃胀、便秘等也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通过刺激与消化相关的穴位,可以调节胃肠功能,缓解胃部不适。4. 其他疾病 除了上述疾病,针灸还广泛应用于妇科、儿科、泌尿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如月经不调、痛经、小儿腹泻等,针灸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治疗作用。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