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有什么注意事项?

一、煎药前的浸泡
  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二、煎药用具的选择
  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 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三、煎药用水的选择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 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四、煎药的火候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2021-08-18
煎中药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煎药用具选择最好是瓦罐、砂锅,其次是搪瓷、不锈钢器皿,不可以用铁器和铜器煎药;
2、煎药前不要洗药物,由于有些中药饮片有效成分为水溶性,会随着清洗一起流失,还有些药是粉末状,在清洗过程中也会有所流失,从而影响药效;
3、煎药前煎泡,一般将中药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过饮片约3cm为宜,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可以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4、煎中药火候,2021-08-18
很多。第一是泡药,先泡后煎。还有下药的次序。有的药不容易出味,要先下,比如石膏,龟甲。有的不能久煎,比如薄荷,应该后下。最后是时间,先用大火煮开,再用文火。时间不宜过长。2021-08-18
可以选用铝锅或者砂锅来进行煮汤药,通常不会影响药效,在熬药时要避免导致糊锅的现象。2021-08-18
中药在煎煮时不能用铁锅,以免与药物产生化学反应,严重的还会导致中毒的现象,所以一定要避免发生这种情况。一般可以选用铝锅或者砂锅来进行煮汤药,通常不会影响药效,在熬药时要避免导致糊锅的现象2021-12-20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4:51:3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一、熬中药不能搅 一般来说熬中药的时候只要水量不少,是不能进行搅拌的。因为中药在煎煮的过程最讲究的就是受热均匀,如果说总是站在药罐前不停的搅拌,会使温度过度的丧失,不利于中药当中的有效成分溶出,而且还会使一些容易挥发的成分更快挥发,从而影响到药物的疗效,对疾病的治疗是极为不利的。...

  • 1. 煎药前应将药材浸泡3至4小时,以便药材充分吸水。2. 首次煎煮时,加水量应超过药材2至5厘米。第二次煎煮,只需加足够的水淹没药材即可。3. 煎煮时间安排如下:一般药材,第一次煎煮沸后继续小火煎20至25分钟,第二次沸后再小火煎15至20分钟。两次煎煮的药液混合后,分两次在早晚服用。4. 头...

  • 三、煎药用水的选择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

  • 2. 煎煮前需合理浸泡中药材 现代生活节奏快,但中药材的煎煮不容忽视。中药材通常需先浸泡以软化质地,便于有效成分的释放。特别是某些毒性中药材,如附子、乌头,需经长时间浸泡和煎煮以降低毒性。3. 掌握适宜的火候 煎煮中药考验耐心,而火候的控制同样重要。古人煎药时会根据药材性质适时调整火力,确保...

  • 煎中药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煎药用具的选择: 最佳选择:瓦罐、砂锅。 次选:搪瓷、不锈钢器皿。 不可用:铁器和铜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2. 煎药前的处理: 不要洗药物:因为有些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为水溶性,清洗会导致有效成分流失,影响药效。特别是粉末状药物,在清洗过程中更容易流失。...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