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妇人杂病类 光明—足临泣

【单穴功用】
光明,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为足少阳胆经腧穴、络穴,别走足厥阴肝经。肝胆相表里,肝开窍于目,肝胆之脉又通于目,本穴又主治目疾,使目恢复光明,故名光明。本穴具有疏调肝胆、祛风明目、清利湿热、通络止痛之功。用于治疗一切目疾(目痛、夜盲、视神经萎缩、近视等)、乳胀痛、膝痛、下肢痿痹、小腿肚转筋(腓肠肌痉挛)、热病汗不出。

足临泣,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伸小趾肌腱的外侧凹陷处,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注,为输木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带脉。因穴临于足,其气上通于目,善治目疾,目者,泣之所出,故名足临泣。本穴具有平肝息风、泻热明目、聪耳、疏肝胆之气滞、化痰热之阻遏、宣通经络、调和气血、散瘀止痛之功。用于治疗胸痹心痛、胸闷气喘、头晕头痛、目外眦痛、眼干目涩、胁肋胀痛、游风疼痛、恶寒发热、月经不调、小腹胀满、乳痈(类似乳腺炎)、瘰疬(类似颈部淋巴结核)、疟疾。

【伍用功能】
光明为足少阳胆经腧穴、络穴,别走足厥阴肝经,有疏调肝胆、祛风明目、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之功;
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注,为输木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带脉,有平肝息风、清热明目聪耳、疏泄肝胆、调和气血、宣通经络、散瘀定痛之效。
二穴同为胆经腧穴,合而用之,清泻肝胆,舒木理气,消胀止痛之力增强。
【主治】
1.产后乳胀等症。
2.经前乳房胀痛,证属肝郁气滞者。
3.退乳(断乳)。
【操作法】
光明:正坐或侧卧,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处取穴。从外向内直刺0.5 1寸。
足临泣:正坐垂足着地,于第4、5跖骨底前方,第5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处取穴。直刺0.3 0.8寸。
【经验】
光明—足临泣伍用,确有清泄肝胆、疏肝理气、消胀止痛之功。诸凡肝郁气滞,乳房肿痛,乳腺增生者,均宜选用。亦可与膻中、乳根穴参合,其效更佳。
此外,近年来妇人乳腺增生者甚多,若不能坚持针灸治疗者,亦可令服逍遥丸,每服10克,早、晚各服1次,连服月余,亦有良效。为配合治疗,嘱患者切勿为七情所伤。
2022-07-11
mcxzy 阅读 156 次 更新于 2024-07-04 16:48: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有疏风解表、清热退热、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利水除湿之功;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腧穴,又是足三阴经之交会穴,有补脾胃、助运化、利水湿、疏下焦、理肝肾、通气滞、调血室、理精宫、通经络、祛风湿之效。曲池突出一个"清"字,以走为主;三阴交...

  • 光明为足少阳胆经腧穴、络穴,别走足厥阴肝经,有疏调肝胆、祛风明目、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之功;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注,为输木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带脉,有平肝息风、清热明目聪耳、疏泄肝胆、调和气血、宣通经络、散瘀定痛之效。二穴同为胆经腧穴,合而用之,清泻肝胆...

  • 血海:①正坐屈膝,于髌骨内上缘2寸,当股内侧肌凸起中点处取穴;②正坐屈膝,医生面对患者,用手掌按在患者膝盖骨上,掌心对准膝盖骨顶端,拇指向内侧,当拇指尖所到之处是穴(图37②)。直刺0.5 1寸。【经验】地机—血海伍用出自《百症赋》:"妇人经事常改,自有地机、血海。"笔者验之临床,对...

  • 哑门位于脑后(项后正中入发际5分凹陷中),为督脉经穴,直通于脑,并联系于舌根,有通经络、开神窍、清神志、利发音之功;涌泉为足少阴肾经井木穴,又是回阳九针穴之一,按"病在脏取之井"的原则,本穴具有通关开窍、苏厥回逆、镇静安神、清热降火、平肝息风之力。哑门以清上为主;涌泉以降泄...

  •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为足太阴脾经经穴。又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经之交会穴,故命名为“三阴交”,又是回阳九针穴之一。具有补脾胃、助运化、利水湿,疏下焦、理肝肾,通气滞、调血室、理精宫,通经络,祛风湿之功。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病证(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脘腹...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