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中药的名称总是千奇百怪,难念,难懂

中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草木谷菜、鸟兽虫鱼、金玉矿石,应有尽有。所以,中药的名称也可谓是千奇百怪,五彩缤纷。其中,还有许多生动的人物故事,有的反映了该药物的发现历史,有的则与它的功效有关。 关于杜仲,据《本草纲目》所载:古代有人名叫杜仲,他由于经常服食一种木本植物,以后竟得道成仙而去。后人用这种树来治病,效果很好,每每怀念他,所以称它为思仲或思仙。最后,干脆就以杜仲的姓名作为这种树的名称了。 在古代的一些传记文学中(如(太平广记》之类),也经常谈到有些人因服某种中药而得道成仙的事,如黄精、地黄、获菩、构祀、菊花等。从传说中可以发现这些中药往往有某种抗衰老作用,对老年病有一定的防治效能。就杜仲来说,中医认为它可以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头痛用防风,腰痛吃杜仲”,是民间很通俗的口头禅。医学研究证明,杜仲可以减少胆固醇的吸收,还可以治疗高血压。可见,医治威胁老年身体健康最主要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或高血压,杜仲确是一味良药。 何首乌也有个很动人的传说,唐代李翱还专门写过一篇《何首乌传》。 所以中药名字就成现在的样子了 呵呵2014-07-15
有的中药是根据采药时间来命名的,比如半夏是在夏天过一半时采收。有的是根据有效的生长时间,比如三七,是生长期在三年至七年采收才有疗效。有的是根据美丽的传说,比如丹参,是纪念一个孩子历尽千辛万苦给母亲治病的感动故事。2014-07-16
mcxzy 阅读 46 次 更新于 2025-04-18 20:34: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总之,中药名称的千奇百怪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丰富的来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名字背后的故事,不仅增加了中药的神秘感,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健康和长寿的追求。

  • 中医中药是我国先人在不断地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有很多中药是当地群众最早发现并应用,后来被医家整理提高,其名字往往沿用地方名,有些是从外国引入的,就用译音,或冠以“胡”、“西”、“洋”等与中药相近的名字。这里不乏土语、近音、音译、意译、外国语等成分,故而名称千奇百怪。本人在百度...

  • 中药材老鸭嘴又称作“通骨消根”;也有地区称作:鸭嘴参; 葫芦藤; 老鼠黄瓜; 老鸦杓; 群党; 白狗肠; 强过头; 大青; 地藕; 土玄参; 土牛七; 假山苦瓜; 中药通骨消根为爵床科植物大花老鸦嘴的根。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老鸭嘴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通络;散瘀止痛。主治风湿痹...

  • 3.人参养颜汤:人参、白术、黄耆各15克,炙甘草3克,陈皮9克,当归、熟地、茯苓、白芍各12克,五味子6克,;远志10克,桂心10克,红枣6粒,生姜3片。将上述14味药材共同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服用。中药千奇百怪,药性各异,每种药材的功效也是各不相同,并不是所有的药材都有丰胸的效果,如果你在使...

  • 中药可谓是千奇百怪,不仅有常见的花草类,还有鱼虫类,也有矿石类,甚至有一些特殊的中药存在,比如有一味中药不仅可以入药还可以做收藏品,李时珍说它是虎之精魄,它能养心安神以调失眠健忘,还能活血调经,它就是中药琥珀。中药琥珀在《山海经》中就有记录,被中医列为上品,在唐代之前叫做“虎魄”,...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