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名字有那些?都是怎么来的?能治哪些病

  呵呵 中药几百种呢 不是轻松能说完滴
  说两个吧
  何首乌
  名称来历
  唐朝文人李翱曾写过《何首乌传》。何首乌原来是一个人的名字,后李时珍根据史料记载,把原来的“夜交藤”改名为“何首乌”。
  据《本草纲目》记载,何首乌一名野苗,二名交藤,三名夜合,四名地精,五名何首乌。本出顺州今晋兴县,江南渚道皆有。
  性味归经--苦、甘、涩,温。归肝、心、肾经。
  何首乌据称是(元和七年813年)顺州南河县(今广西陆川县西)人何田儿所发现,常年服用活到160岁。主产河南、湖北、贵州、四川、江苏、广西等地。

  主治 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用于瘰疠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

  传说
  何首乌的名字是有来历的。据说,很久以前,有一老一少两个人,到很远很远的深山里去采药。已经好多天没见到人了,突然有一天,他们面前竟然站立着一个人!一个男人!一个黑发齐腰黑髯齐胸的男人!一个满面红光双目炯炯有神的男人!顿时,把一老一少的两个人吓坏了!老者哆嗦着问,你是谁?是人?是鬼?还是神?对方用不很清楚的话语问:你,你们是干什么的?你们不是抓丁的吧?这一问,倒把一老一少两个人问楞住了,抓丁?抓什么丁?不是抓丁就好就好,那个男人低头自语道。又抬起头问,秦始皇还抓丁吗?那老者更愣住了,什么秦始皇,现在是汉武帝元光三年啦,后来仔细询问才知道,此人为避秦抓丁,逃入深山,从未出去,不知世事变迁,竟已近百年。问其所食,指一长藤植物,说春夏秋食其藤,冬食其土中果。问其物名,未知。老者见该世外之人食之,发乌黑油亮,故取其名曰:合首乌,后误传为何首乌。
  ------------------------------------------------
  三七(田七)

  名称来历
  西南边陲的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和苗族有着不同的居住习惯:壮族居水头,苗族居山头。居住山头的苗族祖先,擅长狩猎。狩猎中难免遇到外伤出血。他们将一种野草嚼烂敷于外伤出血处,伤口就如漆粘物一样被封住了,出血停止了。苗族的祖先将这种野草叫作“山漆”。
  这种神奇的草药在民间代代相传,因为“山漆”与“三七”同音,在流传中便将“山漆”记作“三七”。三七作为药物使用的历史,可能已有千年之久。
  1436年云南名医兰茂所著《滇南本草》中,已有“土三七”记载,既有“土三七”,当然就有“三七”了。1578年,李时珍的名著《本草纲目》,首次记载“三七”这种药物,并写道:“彼人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盖恐不然。又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说近知,金不换,贵重之称也。”由此可见,李时珍当时从植物和功用两方面对“三七”这一名称进行了肯定。
  由于历史上曾以广西田州府为三七的集散地,故“三七”又称“田七”。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2009-08-01
mcxzy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5-04-18 20:32: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颜色同样是中药命名的依据之一,如红花、赤芍、丹参等因其红色而得名;黄柏、黄连、黄芩、大黄等因其黄色而得名;青皮、青蒿、青黛、大青叶等因其青色而得名;白术、白芷、白薇、白芨等因其白色而得名;黑豆、黑丑、黑芝麻等因其黑色而得名;紫草、紫花地丁等因其紫色而得名。产地也是命名的重要依据...

  • 何首乌,一种传统中药,其名称来历颇为有趣。据记载,唐代文人李翱曾撰写《何首乌传》,将原本名为“夜交藤”的植物改名为“何首乌”。《本草纲目》中提到,何首乌还有野苗、交藤、夜合、地精等多种别名,原产于顺州今晋兴县,现今在江南等地也有分布。何首乌性味苦、甘、涩,温,归肝、心、肾三经。

  • 川贝母、川黄连、蜀椒等,都是因其生长在四川而得名;广木香、广陈皮、广郁金等,都是因生长在广东而得名;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怀生地号称四大怀药,系因产地在怀庆府(今河南博爱等县)一带而得名;其它如阿胶产于山东省东阿等。以颜色取名:一些药材是根据原药材的天然颜色而命名的。如红花的...

  • 1. 望月砂:听起来名字很美,实际上是由野兔子的干燥粪便制成。因为月宫里有玉兔,所以野兔粪便就被称作望月砂。这味药有明 虫的功效,可以治疗目暗生翳、疳积、痔瘘等病症。2. 夜明砂:望月砂是兔子粪便,夜明砂则是蝙蝠的粪便。大概是因为蝙蝠晚上出来,而且不会撞到树上的原因。它的功效也是...

  • 在我所学的中药中,我发现了一些以人名命名的药材。比如刘寄奴,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位历史人物,据说他擅长使用草药治疗疾病。徐长卿也是以人名命名,他的名字反映了他对草药知识的博学和贡献。杜仲和使君子分别以杜仲和使君子的名字命名,他们都是在草药学上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何首乌、黄柏和白芍同样是以人的...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