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功效。
关于它的性味:《本经》:"味酸,平。"《别录》:"无毒。"《日华子本草》:"暖,无毒。"《医学启源》:"气寒,味酸。"
归经:王好古:"入脾、肺二经血分。"《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本草经疏》:"入肝。"《药品化义》:"入肺、胃、大肠三经。"2020-03-04
关于它的性味:《本经》:"味酸,平。"《别录》:"无毒。"《日华子本草》:"暖,无毒。"《医学启源》:"气寒,味酸。"
归经:王好古:"入脾、肺二经血分。"《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本草经疏》:"入肝。"《药品化义》:"入肺、胃、大肠三经。"2020-03-04
乌梅
《中国药典》:乌梅
拼音Wū Méi
英文名FRUCTUS MUME
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h.)Sieb .et Zucc.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
性状本品呈类环形或扁球形,直径1.5~3cm。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圆形果梗痕。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气微,味极酸。
炮制乌梅肉:取净乌梅,水润使软或蒸软,去核。乌梅炭:取净乌梅,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皮肉鼓起。
性味酸、涩,平。
归经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
用法用量6~12g。
摘录《中国药典》2020-04-19
《中国药典》:乌梅
拼音Wū Méi
英文名FRUCTUS MUME
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h.)Sieb .et Zucc.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
性状本品呈类环形或扁球形,直径1.5~3cm。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圆形果梗痕。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气微,味极酸。
炮制乌梅肉:取净乌梅,水润使软或蒸软,去核。乌梅炭:取净乌梅,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皮肉鼓起。
性味酸、涩,平。
归经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
用法用量6~12g。
摘录《中国药典》2020-04-19
乌梅性味归经:酸,平、归肝、脾、肺、大肠经。20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