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辅穴:理气通络,治疗头痛、胸胁胀痛、疟疾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阳辅穴 —— 属足少阳胆经
阳辅首见于《灵枢 本输》。辅,助也;外为阳。腓骨为胫骨之辅,古称辅骨,本穴位于辅骨外侧阳面,故名阳辅。别名分肉、绝骨之端,归属足少阳胆经,为胆经经气所行之经穴,是治疗胆经经气郁滞所致循行部位诸痛证之常用穴。
【定位】: 在外踝尖上4寸, 腓骨前缘稍前方。
【取穴法】: 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4寸所作水平线与腓骨前缘交点处稍前方取之。
【主治】: 偏头痛,目外眦痛,缺盆中痛,腋下痛,瘰疬,胸、胁、下肢外侧痛,疟疾,半身不遂等。
理气通络:阳辅为足少阳胆经经气所行之经穴,本经子火穴,故灸之能疏理足少阳经经气,通利足少阳经经脉,用于治疗足少阳胆经经气郁滞所致诸疾。如临床 配太阳、风池、丘墟疏风清热,通络止痛,治疗少阳头痛 ; 配丝竹空、太阳、申脉清利肝胆,治疗目外眦痛 ; 配支沟、阳陵泉疏肝理气,治疗胸胁胀痛 ; 配环跳、风市、阳陵泉舒筋活络,通络止痛,治疗下肢外侧痛。
此外,由于本穴功善疏通足少阳经气,故 配大椎、曲池、支沟、阳陵泉和解少阳,截疟退热,治疗疟疾 ; 配肩井、肘髎、手五里行气解郁,化痰散结,治疗瘰疬。
2022-07-28
mcxzy 阅读 152 次 更新于 2024-07-04 15:43:4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主治】: 偏头痛,目外眦痛,缺盆中痛,腋下痛,瘰疬,胸、胁、下肢外侧痛,疟疾,半身不遂等。理气通络:阳辅为足少阳胆经经气所行之经穴,本经子火穴,故灸之能疏理足少阳经经气,通利足少阳经经脉,用于治疗足少阳胆经经气郁滞所致诸疾。如临床 配太阳、风池、丘墟疏风清热,通络止痛,治疗少阳...

  • 穴名:阳辅 取法:外踝高点上4寸,腓骨前缘处取穴 功能:祛风清热、疏通经络 主治:偏头痛、目外眦痛、缺盆中痛、腋下痛、瘰历、胸、胁、下肢外侧痛、疟疾、半身不遂、喉痹、缺盆肿痛 备注:经穴 穴名:悬钟 取法: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后缘处取穴 功能:平肝熄风、疏肝益肾 主治: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

  • 浮白 在耳后乳突后上方,当天冲穴与头窍阴穴的弧形联机之中点取穴 祛风止痛、理气消 痰 头痛、耳鸣、耳聋、齿痛、瘰苈、瘿气、颈项强痛 足太阳、少阳之会 头窍阴 在乳突后上缘,当浮白穴与完骨穴的联机上取穴 平肝熄风、开窍聪耳 头痛、头晕 、颈项强痛、胸胁痛、口苦、耳鸣、耳聋、耳痛、四肢转筋 足太阳...

  • 1、以食、中指一起按摩风池穴,联合嘴唇正下方的凹窝承浆穴按压之,另取手掌根部末端圆形小骨前方凹陷处神门穴,能够放松颈部肌肉、缓解头痛和紧张。 2、以两手指罗纹面,紧按风池穴部位,用力旋转按揉几下,随后按揉脑后,做30次左右,以有酸胀感为宜,此法能对安神催眠较为有效。 第九: 意舍穴 治疗恶心呕吐、腹...

  • 阑尾穴位置:位于小腿前外侧上部,当犊鼻下5寸,髌骨中线下5.5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处。作用:清热解毒,化瘀通腑;清肠调中,理气通络。主治病症: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胃炎、胃脘头痛、消化不良、偏坠木肾、七疝、下肢痿痹、下肢瘫痪、足下垂。 附录:承扶: “承”指协助、解救、支撑,转为...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