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交穴在哪?

阳交穴位位置图
阳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生理解剖:在腓骨长肌附着部;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阳交穴的作用
主治疾病
阳交穴的功效可治疗胸胁胀满疼痛,面肿惊狂,癫疾瘈疭,膝股痛,下肢痿痹。
人体穴位配伍:配支沟穴、相应节段夹脊穴治带状疱疹之神经痛;配阳辅穴、绝骨穴、行间穴、昆仑穴、丘墟穴治两足麻木;配环跳穴、秩边穴、风市穴、伏兔穴、昆仑穴治风湿性腰腿痛,腰扭伤、坐骨神经痛、中风半身不遂之下肢瘫痪、小儿麻痹症。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附注:阳维脉郄穴。
阳交穴意义:胆经吸热上行的天部阳气在此交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纯阳之气。
运行规律:一是吸湿冷缩并传于阳陵泉穴,二是外走阳维脉。
功能作用:理气降浊。
按摩阳交穴的功效
舒筋活络、理气降浊。
阳交穴位配伍:阳交穴配风市穴、伏兔穴、环跳穴、昆仑穴、秩边穴缓解治疗坐骨神经痛、风湿性腰腿痛-腰扭伤、中风半身不遂之下肢瘫痪、小儿麻痹症等;阳交穴配支沟穴、相应节段夹脊穴缓解治疗带状疱疹之神经痛;阳交穴配行间穴、阳辅穴、昆仑穴、绝骨、丘墟穴缓解治疗两足麻木。
阳交穴
Yáng
jiāo(别阳穴,足髎穴)解析:
1)阳交。阳,阳气也。交,交会也。该穴名意指胆经吸热上行的天部阳气在此交会。本穴物质为外丘穴传来的湿热风气,至本穴后,此气吸热胀散上至于天之天部而成为阳气,与膀胱经飞扬穴扬散于天之天部的阳气相交会,故名。
2)别阳。别,离别之意。阳,阳气。别阳名意指胆经吸热胀散的阳热之气由此别走阳维脉。
本穴物质为外丘穴传来的湿热风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而化为纯阳之气,胀散的纯阳之气别走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名别阳。
3)足髎。足,指穴所在的部位为足部。髎,孔隙之意。足髎名意指本穴的纯阳之气为弱小之状。本穴物质为外丘穴传来的湿热风气,经吸热后才能上升至本穴纯阳之气所在的天部层次,但因其富含水湿(外丘穴因其含有较多水湿而不能直行于上,只能横行),只有少部分水湿化为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本穴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如同孔隙中化出一般,故名足髎。
4)阳维脉郄穴。郄,孔隙也。本穴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弱小,外传阳维脉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阳维脉郄穴。2020-05-30
阳交穴属于足少阳胆经,阳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取穴 )。2020-05-25
阳交穴在小腿的外侧,外踝尖上七,寸腓骨后缘2020-05-25
mcxzy 阅读 158 次 更新于 2025-04-12 16:20: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阳交,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其主要作用包括胸胁胀满、膝踝肿痛、脚气、惊厥、下肢痿痹等病症。对于胆囊炎、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等症状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针灸方法为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取穴方法】该穴...

  • 阳交穴位于胆经,它的位置在于人的小腿外侧。具体取穴可以在患者坐着的时候,外踝尖上七寸腓骨后缘,就是阳交穴的位置。临床上对于阳交穴可以针刺,可以艾灸,针对其相关的疾病,可以用其进行辅助治疗。阳交穴可以疏肝理气、安神定志,特别是对于肝胆经的疾病,具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可以治疗神经性的头痛...

  • 这两个穴位,阳交穴位在腓骨后缘,外丘穴在腓骨前缘,临床上最容易混淆。

  • 1 阳交的准确位置图 阳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足少阳胆经,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简易取穴:坐位或仰卧位。从外踝尖与腘横纹头连线中点,向下量1横指,当腓骨后缘处为取穴部位。2 阳交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胸胁胀满疼痛,面肿,惊狂,癫疾,瘈疭,膝股痛,下肢痿痹等...

  • 阴交和阳交是中医理论中的两个穴位名称。阴交穴:位于人体的前正中线,肚脐下一寸,是任脉上的要穴。这个穴位被视为“阴气”的交点,主要调控人体的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与女性的月经、怀孕、生产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同时也与男性的生殖健康有关。通过刺激阴交穴,可以调和阴阳,平衡体内的气血,达到治疗...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