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针灸视频教程

视频
临床雷火灸的操作手法较多,常见的手法包括雀啄灸法、小回旋灸法、螺旋灸法等。雷火灸是通过将灸条施灸于体表皮肤或特定的腧穴上,达到温通经络等目的的操作技术。
操作手法:临床雷火灸的操作手法较多,常见的手法包括雀啄灸法、小回旋灸法、螺旋灸法等,具体如下。

1、雀啄灸法:需要将雷火灸火头对准应灸部位或穴位,火头距离皮肤1-2cm,形如鸡啄米、雀啄食进行操作。
2、小回旋灸法:雷火灸火头对准应灸部位或穴位,根据病情需要,火头距离皮肤1-5cm,做固定的圆弧形旋转,旋转直径1-3cm。
3、螺旋灸法:雷火灸火头对准应灸部位中心点,一般火头距离皮肤2-3cm,做顺时针方向、螺旋式旋转,旋转直径1-5cm。

注意事项
雷火灸在施灸时,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而且火头应与皮肤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火头接触皮肤而引起烫伤。治疗中应随时去掉药灰保持红火,以防灼伤。治疗时若配合按摩手法,效果更佳。对精神紧张者应先消除其紧张情绪,再行操作,对于孕妇、呼吸衰竭、哮喘、青光眼眼底出血、心脏病及高血压并发症等患者禁止进行艾灸。皮肤感觉异常者慎用,以免发生烫伤。
2023-03-30
mcxzy 阅读 45 次 更新于 2025-04-07 23:49: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雀啄灸法:需要将雷火灸火头对准应灸部位或穴位,火头距离皮肤1-2cm,形如鸡啄米、雀啄食进行操作。2、小回旋灸法:雷火灸火头对准应灸部位或穴位,根据病情需要,火头距离皮肤1-5cm,做固定的圆弧形旋转,旋转直径1-3cm。3、螺旋灸法:雷火灸火头对准应灸部位中心点,一般火头距离皮肤2-3cm,...

  • 雷火神针首见于《本草纲目》卷六,是太乙针的前身。它是一种药艾条疗法,也是最传统、最久远的疗法之一。雷火针灸疗法和太乙针灸疗法一样,都使用芳香药物作为引导,使这些药物具有祛风、散寒、利湿、通络的效果,这些药力能够渗透到穴位,达到温经通络、流畅气血、祛寒除湿的目的。传统雷火灸的主要成分...

  • 雷火针法,源自《针灸大成》。它主要针对闪挫诸骨间疼痛、寒湿气所致,而患者又惧怕针刺的情况。其操作方法是:首先,确定痛穴位置,用笔点记,再在外敷以六至七层纸,隔开穴处,然后使用卷艾药,名曰雷火针。取用太阳真火,亦可用圆珠火镜,将火燃至红色,按压于穴位上,持续一段时间后取起,剪取...

  • 雷火灸是一种中医针灸疗法。雷火灸是一种利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灸条进行施灸的中医治疗方法。以下是详细的解释:1. 雷火灸的基本原理:雷火灸的灸条中含有多种中草药成分,通过燃烧产生温热刺激,以达到温通经络、驱风除湿、活血化瘀等效果。这种疗法借助灸条燃烧时的热量和药力,刺激人体特定穴位,从而...

  • 雷火针灸法,又名雷火神针疗法,是一种将中药粉末与艾绒混合制成艾条,然后施灸于穴位上以治疗疾病的中医方法。该疗法最早在《本草纲目》的第六卷中被记载,书中提到以熟蕲艾、乳香、没药、穿山甲、硫磺、草乌头、川乌头、桃树皮末和麝香混合制成艾条,将其卷成长约三至四寸的艾条,埋在地下七七日...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