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冠心病的辩证施治

辩证分型

  1)寒凝心脉症状:心痛彻背,每因受寒诱发,伴胸闷,心悸气短,畏寒肢冷。舌黯淡,苔白,脉弦紧。

  证候分析:诸阳受气于胸中而转行于背,阴寒内侵,胸阳被遏,心脉痹阻,故胸痛彻背;胸阳不振,气机受阻,故胸闷,心悸气短;阳气不足,寒凝血脉,故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黯淡,苔白,脉弦紧,均为阳气不足,阴寒凝滞之候。

  2)气滞血瘀症状:心胸窒门而痛,神情抑郁或郁怒。偏气滞者,胸胁窜痛,牵引肩背;偏血瘀者,心胸刺痛,夜晚为甚,心悸不宁。舌黯,见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

  证候分析: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郁结,故见神情抑郁或郁怒,心胸窒闷而痛;肝气横逆,则胸胁窜痛,牵引肩背;气滞血瘀,则心胸刺痛,血属阴,夜亦属阴,故入夜痛甚;瘀血阻滞,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宁。舌黯带瘀,脉弦或涩,为气滞血瘀之象。

  3)痰浊壅塞症状:胸闷痛,气短,形体肥胖,身重,肢倦,乏力,欲寐;舌苔浊腻,脉滑。

  证候分析:脾主运化,脾虚痰盛,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故胸闷痛,气短;脾主肌肉,主升清,痰浊困脾,脾虚失运,清阳不升,故形肥身重,肢倦乏力,欲寐;舌苔浊腻,脉滑,均为痰浊壅盛之象。

  4)气阴两虚症状:胸闷隐痛,心悸、气短,或伴头晕乏力,盗汗或自汗,口咽干燥;舌红,或边有齿痕,苔薄或少,脉细或结代。

  证候分析:胸痹日久,气阴两虚,心失所养,心脉涩滞,故胸闷隐痛,心悸气短;气虚无以行血,则头晕乏力;气虚失摄则自汗;阴虚内热则盗汗,口咽干燥;舌红或边有齿痕,脉细或结代,均为气阴两虚之象。

  5)脾肾阳虚症状:胸闷胸痛,气短形寒,神疲腰酸,小便清长,或心悸肢肿,重则胸痛彻背,神昏喘促,冷汗肢厥。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脉微欲绝。

  证候分析:脾肾阳虚,胸阳不振,心血不利,可见胸闷胸痛,气短形寒,神疲腰酸,小便清长;阳虚水气凌心测见心悸肢肿;肾阳衰惫,阳气欲脱,心脉痹涩,故胸痛彻背,神昏喘促,冷汗肢厥;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脉微欲绝,均为脾肾阳衰或阳气欲脱之象。

  诊断要点

  1)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而无重度主动脉瓣病变、冠状动脉栓塞或心肌病等疾病的证据。

  2)男性40岁,女性45岁以上病人,休息时心电图有明显心肌缺血表现,或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

  3)40岁以上病人有心脏增大,或心力衰竭,或*肌功能失调,伴休息时心电图有明显缺血表现而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并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糖尿病其中两项者。

  4)必要时借助心动超声波、心肌酶谱测定、放射性核素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

  施治原则

  1)寒凝心脉治则:散寒通阳,活血宣痹。

  2)气滞血瘀治则:理气解郁,活血止痛。 考试大网站整理

  3)痰浊壅塞治则:化痰泄浊,宣痹通阳。

  4)气阴两虚治则:益气滋阴,养血通脉。

  5)脾肾阳虚治则:温补脾肾,活血通脉。

  注意事项

  1)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起病急,尤其后者,危险性大,救治不当,常危及生命。急性发病时,应停上活动,及时服用急救药,并立即就医。

  2)避免冠心病急性发作的各种诱因,如受寒、过劳、情绪过激、暴饮暴食等。

  3)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坚持适当的运动,选择低胆固醇饮食,避免吸烟及喝浓茶。2023-02-11
mcxzy 阅读 23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4:29:1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如遇到可能引起心绞痛发作的情况,可先服1片硝酸甘油片用作预防。如果一旦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可以一边尽量急救,一边护送到医院。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食物应低脂肪,低胆固醇,少吃动物脂肪、蛋黄、内脏,尤其是脑,肝,肾等。多吃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最好以菜油,麻油、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为食用油。老年人也...

  • 根据冠心病的发病特 点,中医学认为在预防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生活起居、寒温适宜:气候寒暑晴雨的变化,对 冠心痛的发生、发展也有明显的影响,如《诸病源候 论•心病痛诸候》中说:“心痛者,风凉邪气乘于心也”,指出了该病诱发或发生与气候异常变化有关。 据有关单位做的发病因素调查报告中说,气候变化...

  • 冠心病的治疗:由于冠心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冠状动脉狭窄,因此,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绝大多数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药物。在心绞痛或心肌梗塞不发作时,可使用缓慢而持久地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如消心痛、长效硝酸甘油及丹参片等。如效果不满意,尚可加用潘生丁、硝苯吡啶(心痛定)、心得安及脉导敏...

  • 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中药疗法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例如,特色中医二香蒌蛭疗法能够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内皮,稳定及消除动脉粥样斑块,降低血黏度和低密度脂蛋白,从而回缩大心脏,消除心肌病变、僵硬、纤维化,增强心脏舒张能力,促进心肌生血等。这种药物具有多靶点、多层次、多环节保护心肌细胞...

  • 辨证论治分为痰浊血瘀、瘀毒阻络、气阴(血)两虚、气阳虚弱等证型,分别采用温阳涤痰、解毒通络、益气养阴、益气温阳等治法,配以相应方药(如瓜蒌薤白半夏汤、四妙勇安汤、左归饮、二仙汤等)。并病治疗包括真心痛并心水、心悸、心脱,分别采取温阳益气宣肺利水、益气温阳滋阴补血安神止悸、回阳...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