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指南

脉诊程序:首辨常异-再辨整体虚实-再辨气液阴阳-最后辨郁瘀水湿痰

摸到和脉即使有不舒服的症状也可以不用干预

气虚:综合力度小于3 如摸到沉取无力,两尺无根可直接判断为气虚

液虚:脉管充盈度不够,指感为空或细

振荡中医里的阴阳单纯指指下的温度

阳虚:整体指下无力且寒

阴虚:整体指下无力且热

阳实:整体指下有力且有热

阴实:整体指下有力且有寒

郁脉:指气机能量分布不均匀 是无形的 动态的

层郁:表里不平 浮取大于沉取或沉取大于浮取

侧郁:左右不平 左边大于右边或右边大于左边

部郁:上下不平

轾脉:关尺有力,寸无力

轩脉:寸关有力 ,尺无力

位郁:单脉独大 多见于两关

水脉:脉象稀薄如流水 水脉较少见

湿脉:脉管不清晰/摸不到脉或指下有潮湿感

痰脉:脉象粘稠滑腻感

瘀脉:沉取贴骨摸感觉指下疙里疙瘩的感觉

湿瘀:脉管不清晰且指下有物

血瘀:脉管清晰且指下有物2022-06-17
mcxzy 阅读 36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7:17:3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脉诊脉象初学技巧入门指南:1. 准备脉枕:让被诊者采取正坐位或仰卧位,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手腕保持伸直,手掌向上,自然放松,并在腕关节下垫上脉枕。2. 定位三关:医生用中指确定关部,然后将食指和无名指分别按在寸部和尺部。对于小儿,由于寸口部脉位较短,常以拇指或食指“一...

  • 揭秘中医脉诊艺术:纯干货解析与实战指南 中医把脉,犹如探秘生命的密码,每个脉象都对应着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掌握这一古老智慧的关键在于理解五个步骤的思辨法:浮沉探秘:脉象的高低浮沉,犹如心脏的呼吸,浮脉轻盈如丝线,沉脉则深藏不露。首辨其位置,浮沉之间,解读疾病信号。虚实辨识:脉象的虚实,揭...

  • 《脉诊导论》全书分为决疑篇、经典篇和实践篇,深入浅出地阐述脉学理论。这本书是作者二十年临床经验的结晶,对于脉学的理解深入透彻,对临床医生特别是中医各科医生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于中医药院校的学生而言,它不仅是理解脉学的关键,更是临床应用脉学的重要指南,启发和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和...

  • 《脉诊入门图解》的一大特点是内容丰富,每个主题都突出关键要点,文字表达通俗易懂,同时配以丰富的图表,使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脉诊技术。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读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是脉诊学习的实用指南。

  • 临床应用中,脉象的解读并非孤立,需要结合望、闻、问、切的全面观察。《伤寒杂病论》的条文,正是通过脉象与症状的综合分析,提供了深入理解疾病的窗口。最后,脉诊并非一种技巧的炫耀,而是医学智慧的体现。每个医者都应遵循“法无定法,我心为法”的原则,用心去感受、去领悟,用实践去磨砺技艺。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