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从穴位上治疗按摩耳内发闷

我告诉你一个《耳病的点穴疗法》,对于控制一次耳朵的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点穴位不仅没有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没有针灸的心理负担----每天一次,每次每穴三分钟。祝你早日康复!!! 造成耳病的原因很多,遗传、产伤、感染、药物应用不当、免疫性疾病、生理机能退化、某些化学物质中毒等都能导致耳病。对耳病人要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对不同类型的耳朵疾病要查清病因彻底治疗,改善耳内环境和传音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听力。为了增强我们的爱耳意识,可以用点穴的办法控制耳病的发生,加强耳病防治,健康地生活!
一 翳风 翳风是三焦经和胆经的交会穴,其深部接近面神经,有清热散邪,聪耳明目之作用,故是治疗面神经的重要穴位。
位置:位于耳垂后方的凹陷中,当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用手按压时有明显的酸、胀、麻的感觉。
主治:耳聋、面瘫、三叉神经痛、耳鸣、耳闷、腮腺炎等。
二 阳池 腕背为“阳”。穴属阳经;凹陷处称“池”,故名阳池。
位置:在腕背横纹中,伸小指固有伸肌腱和指总伸肌腱之间之间凹陷中取之。
主治:耳聋、腕痛、肩背痛、消渴。
三 耳门 穴当耳前,因主治耳部疾患,有耳的门户之意,故名耳门。
位置:位于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凹陷中,张口时在耳屏上缺口处稍前方呈一凹陷处。
主治:癔病、耳鸣耳聋等一切耳病、偏头痛、牙痛、下颌痛。
四 中渚 “渚”指水边的沙洲,或江中有渚,,穴居掌骨之中,故名中渚。
位置:位于手背四、五指掌关节之掌骨端连线之中点后一寸凹陷中。
主治:耳聋、耳闷、耳鸣、头痛、咽痛、手麻木、屈伸不利。
五 听宫 宫”指重地、要处,点按此穴有利于听觉恢复,故名听宫。
位置:位于耳前、耳屏尖相平的下颌关节后方,微张口时呈凹陷中央。
主治:耳聋、耳鸣、中耳炎、牙疼。2013-07-09
感冒就是外感风寒或者外感风热按,那么就要驱风散寒、清热,风池这个穴位肯定是比较好的。那么,风一般是从后背太阳经入,风池穴是一个穴位,还有后背有一个风门,风池是胆经的,膀胱经是风门这个穴位,如果他是直接串到眼眶上疼痛话,眼眶上有一个穴位进行按压,还有鱼腰这个穴位要进行按摩,然后再按摩后背进行按摩,因为和风相关的穴位都能治疗风的病。2013-07-09
感冒恢复期;2013-07-09
mcxzy 阅读 36 次 更新于 2025-04-10 02:04:0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耳甲艇位于耳甲腔上方的凹陷处。此处与腹腔脏器相对应。用手指肚旋转按摩刺激这个部位,每次5分钟,每天3次。有助消化,强肾健脾功效,可有效缓解腹胀、便秘、腹泻等肠道功能失调的症状。耳轮位于耳廓的外周,与躯干四肢相对应。耳轮顶端凹陷处,从上到下分别与足趾、脚踝、小腿、膝盖、大腿、腰椎、颈椎、...

  • 点穴治疗中耳炎时,可以选取听宫穴。听宫位于耳前、耳屏尖与下颌关节后方,微张口时在凹陷中央可找到。听宫穴对恢复听力有益,适用于中耳炎、耳聋、耳鸣及牙疼等症状。合谷穴则位于拇指与食指张开时,另一手拇指指关节横纹处的虎口位置,此穴对中耳炎、流涎、目疾、头痛、牙疼、咽喉肿痛、感冒等多种症状...

  • 一 翳风 翳风是三焦经和胆经的交会穴,其深部接近面神经,有清热散邪,聪耳明目之作用,故是治疗面神经的重要穴位。位置:位于耳垂后方的凹陷中,当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用手按压时有明显的酸、胀、麻的感觉。主治:耳聋、面瘫、三叉神经痛、耳鸣、耳闷、腮腺炎等。二 阳池 腕背为“阳...

  • 合谷穴位于虎口处,以另一手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拇指尖到达之处。它不仅可用于治疗中耳炎,还可用于流涎、目疾、头痛、牙疼、咽喉肿痛、感冒等症状。翳风穴位于耳垂后方的凹陷中,当下颌角与乳突之间的凹陷用手按压时有明显的酸、胀、麻的感觉。它具有清热散邪、聪耳明目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中耳...

  • 遇到耳朵闷气的情况,可以尝试一个简单的临时缓解方法:捏住鼻子,闭上嘴巴,然后用力向外憋气,这样可以帮助气从耳朵中排出,减轻闷气感。对于长期缓解耳朵闷气,建议采取以下步骤:每天晚上睡觉前,先用温度较高的水泡脚,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泡脚后,进行耳朵按摩,搓耳100下,再按摩100下。最好购买...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