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共16卷,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该书流传至宋代,后由林亿等人整理校定为现存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中药方剂方面,《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两书实收方剂269,使用药物达214种,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
《伤寒杂病论》系统总结了汉朝以前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记载了对疾病的各种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和治疗各种传染病和杂病的药方,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该书把病症分成若干条目,每条先介绍临床表现,然后根据辨证分析,定为某种病症,最后根据病症提出治法与药方。
《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一书中综合论述传染病、流行病理论与治疗规律的重要部分,共10卷。
《伤寒论》在大量的治疗传染病,流行病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其发病的因素,临床症状病候表现,治疗过成与愈后等等共性的问题,分析,从而创造性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学说,即将当时儿乎年年常发的许多热性病,按其发病初期、中期、末期不同的临床表现,以及不同治疗的反应与结果,分为辨太阳病、辨阳明病、辨少阳病、辨太阴病、辨少阴病、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此即历代所称的“辨伤寒六经病”,由此构成了该书的主体内容。有的学者视六经病为六个征候群以帮助学者学习理解。实际上,太阳病所论基本上是综合论述了许多传染性或流行性疾病初发的症状、征候表现,以及切脉等四诊之要点和治疗之原则方法等。在这些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张仲景以其渊博的学识,以及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依据各种传染病、流行病与不同病人体质等不同反应所表现的千变万化的征候,作出了颇富科学思想的综合、分析、论述和预见性结论。与此同时,张仲景还以“平脉法”、“辨脉法”、“伤寒例”(一说为王叔和整理时所加),集中论述了伤寒的切脉与切脉诊断等问题。
《伤寒论》的理论体系即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体系。它以六经辨证为纲,方剂辨证为法,对六经传变过程中之征候、脉象等各阶段的审证、辨脉、论治的结果,给予遣方、用药等,进行了有规律性的论述。世称《伤寒论》113方、397法,虽不尽确切,但其逐条评述传染病、流行病不同发展时期不同表现的因素、病理、症状体征以及据以诊断的依据,治疗处方用药的原则与具体方法,无不条分缕析。
《金匮要略》是《伤寒杂病论》的组成部分,专论内科等杂病,共3卷。全书共分25篇,所论述之内科杂病有:痉、湿、暍、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疟、中风,伤疖、血痹、虚劳、肺痛、咳嗽上气、消渴、黄疸、下痢等40多种;外科2022-06-21
《伤寒杂病论》系统总结了汉朝以前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记载了对疾病的各种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和治疗各种传染病和杂病的药方,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该书把病症分成若干条目,每条先介绍临床表现,然后根据辨证分析,定为某种病症,最后根据病症提出治法与药方。
《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一书中综合论述传染病、流行病理论与治疗规律的重要部分,共10卷。
《伤寒论》在大量的治疗传染病,流行病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其发病的因素,临床症状病候表现,治疗过成与愈后等等共性的问题,分析,从而创造性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学说,即将当时儿乎年年常发的许多热性病,按其发病初期、中期、末期不同的临床表现,以及不同治疗的反应与结果,分为辨太阳病、辨阳明病、辨少阳病、辨太阴病、辨少阴病、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此即历代所称的“辨伤寒六经病”,由此构成了该书的主体内容。有的学者视六经病为六个征候群以帮助学者学习理解。实际上,太阳病所论基本上是综合论述了许多传染性或流行性疾病初发的症状、征候表现,以及切脉等四诊之要点和治疗之原则方法等。在这些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张仲景以其渊博的学识,以及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依据各种传染病、流行病与不同病人体质等不同反应所表现的千变万化的征候,作出了颇富科学思想的综合、分析、论述和预见性结论。与此同时,张仲景还以“平脉法”、“辨脉法”、“伤寒例”(一说为王叔和整理时所加),集中论述了伤寒的切脉与切脉诊断等问题。
《伤寒论》的理论体系即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体系。它以六经辨证为纲,方剂辨证为法,对六经传变过程中之征候、脉象等各阶段的审证、辨脉、论治的结果,给予遣方、用药等,进行了有规律性的论述。世称《伤寒论》113方、397法,虽不尽确切,但其逐条评述传染病、流行病不同发展时期不同表现的因素、病理、症状体征以及据以诊断的依据,治疗处方用药的原则与具体方法,无不条分缕析。
《金匮要略》是《伤寒杂病论》的组成部分,专论内科等杂病,共3卷。全书共分25篇,所论述之内科杂病有:痉、湿、暍、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疟、中风,伤疖、血痹、虚劳、肺痛、咳嗽上气、消渴、黄疸、下痢等40多种;外科20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