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听宫操作要点 听宫针刺的注意事项

1 针刺听宫操作要点 取穴:坐位,双目平视,耳屏软骨根都中点前方2分,颧弓根部上下缘之间的中点,张口有凹陷。
简易取法:侧卧位,与外耳道相平,间隔耳屏。取穴时,嘱患者张口耳屏前微凹陷处,下颌骨髁状突后,该处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前外刺向后内(刺向外耳道)与颞部矢状面成45°。
深度:针0.3-0.5寸,留15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蚊叮似的痛觉向外耳道深面。

2 听宫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耳颞神经分布,耳颞神经是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及颞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颞浅动脉是颈外动脉的终支之一,也是颈外动脉的直接延续,分支营养腮腺及额,顶,颞部的肌肉和皮肤。颞浅静脉是下颌后静脉的属支。
3.外耳道软骨:外耳道是外耳道口至鼓膜之间的弯曲管道,它的外侧1/3段为软骨部,内侧2/3段为骨部。

3 针刺听宫功能主治 听宫穴在耳门上,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经脉的穴道,该穴可宣耳开窍,宁神定志,主要用于治疗与耳朵及听觉有关的各种疾病,包括耳鸣,耳聋,外耳道炎等;此外对牙关紧闭,失音,癫疾,痫证,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痛也有一定的调理治疗作用。

4 听宫常用配伍疗法 1.配翳风,率谷,听会,中渚,侠溪,丘墟,太冲,针刺泻法,清泻肝胆,治疗肝胆火盛,火热上扰之耳鸣,耳聋等。
2.配风池,角孙,翳风,合谷,外关,足临泣,针刺泻法,祛风泻火,治疗风火湿毒之聤耳。
3.配耳门,听会,丰隆,劳宫,针刺泻法,清热化痰,治疗痰火郁结之耳聋。
4.配廉泉,少商,合谷,曲池,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利咽开音,治疗风热失音。
5.配下关,颊车,合谷,外关,针刺泻法,清热止痛,治疗风火牙痛,颊肿。

2023-01-03
mcxzy 阅读 70 次 更新于 2024-07-07 08:45: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针刺听宫操作要点 取穴:坐位,双目平视,耳屏软骨根都中点前方2分,颧弓根部上下缘之间的中点,张口有凹陷。简易取法:侧卧位,与外耳道相平,间隔耳屏。取穴时,嘱患者张口耳屏前微凹陷处,下颌骨髁状突后,该处即是本穴。进针方向:从前外刺向后内(刺向外耳道)与颞部矢状面成45°。深...

  • 听宫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起始穴位,位于人体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因此该穴位留针时患者应保持张口状态或者让其口中叼一物体,防止因闭口导致弯针。初学者针刺此穴是应注意深度和角度,出针后应按压针孔,以防出血。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 位于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

  • 1 听会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耳屏切迹前方0.2-0.5寸,在听宫下0.5寸。简易取法:先取听宫穴,由听宫直下,耳屏前下凹陷处,与耳屏间切迹相平,用手掐按,该处张口时有一凹陷,闭口时则关闭,该处即是本穴。进针方向:从前外斜向后内与矢状面成45°。进针深度:直刺微向后斜,进...

  • 4.听宫相交于足少阳胆经,而胆经循行于眼部,经络所通,主治所及,将双手大鱼际分别放于同侧听宫穴,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可以缓解眼部疲劳。6 听宫对症针灸法 1.针刺:患者张口,直刺听宫穴0.5-0.8寸,行捻转手法,每5-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2.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 故“听宫穴”可以改善听力下降,让你听得更清楚。穴位定位:人体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取穴方法: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势,听官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屏前部,耳珠平行缺口凹陷中,耳门穴的稍下方,主要方法是张口,直刺1~1.5寸。经络所属:太阳小肠经的穴位之一。功能主治:...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