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里面的把脉分不分男左女右?

  我曾经对把脉有过研究,左右手上的脉象是有区别的,
  正常的脉象,亦名常脉,又称平脉或缓脉。常脉脉象从容和缓,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不细不洪,节律均匀,一息(一呼一吸)脉搏四或五至,每分钟约60~90至,且应指有力。中医认为常脉一般都有胃气(从容和缓、节律一致)、有神(脉至数来去清楚,无三五不调,亦不过快或过慢)、有根(尺脉候肾,如两尺脉沉取有力而柔和,即是脉象有根)。
  常见病脉

  病证和脉象是密切相关的。中医对病脉的分类不够一致,有的分浮、沉、迟、数、虚、实六类;有的则述21脉、24脉、27脉或28脉不等。常见的病脉有:

  浮脉:浮在皮肤,轻按即得,重按反弱,主表证,有力为表实,无力为表虚。浮紧为风寒,浮数为风热,浮缓多表虚。浮脉多见于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初期,发热而见脉浮时,一般可能是由于心搏排血量增加,周围血管扩张,血管弹性阻力降低,桡动脉充盈度增大所致。

  沉脉:沉居筋骨,按之有余,举之不足,主里证。沉数为里热,沉迟为里寒,沉细为里虚,沉实为里实。沉脉的形成与心搏排血量降低,周围血管收缩,血管弹性阻力增加有关。

  迟脉:脉来缓慢,一息不满四至(一分钟不到60次)。主寒证或阳虚。其形成可因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或房室传导阻滞等引起。

  数脉:脉来快速,一息五至以上。主热证。有力为实,无力为虚。主见于热证,包括某些热性病的全过程。如邪在卫分,则脉浮数;邪入气分,则脉洪数或滑数;邪入营分,多脉细数;邪传血分,则脉细数或虚数。数脉可见于窦性心动过速,因感染因素引起的数脉多数而有力。若有心肌兴奋性增加,或因心肌力量减弱,心搏代偿性增加,以维持每分钟的输出量而见数脉的,则必是数而无力。

  虚脉:指下空虚,搏动无力。主虚证(机体功能衰弱,对疾病反应性降低)。因气不足以推动血液运行,血不足以充盈脉道,故脉体空虚,脉来无力。可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实脉:应指有力,长大而坚。主实证。邪气盛而正气不虚,病邪与正气相搏,以致脉道坚满,三候有力。

  洪脉:大而有力,来盛去衰,状如洪水。主热盛、暑证。浮大有力为洪,浮大中空为芤。由于热盛血涌,以致心搏排血量增加,周围血管扩张,收缩压增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血流速度加快,故脉来如洪水,气势滔滔。

  细脉:脉来如线,细直而软。主诸虚劳损,尤主阴虚、血虚。或见于水湿内阻。一般情况下,细弱为血虚,细数为阴虚。可能是由于血容量不足,血管充盈度降低,以致血管收缩而脉细。湿邪压抑脉道,亦可见细脉,但必细而有力。细脉可见于贫血、热性病后期或慢性消耗性疾病。

  滑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主血盛、妊娠、痰饮、食积。有生育能力的妇女,无病月经停止而有滑脉时,应考虑是否怀孕。这可能是孕期血液增多,血管平滑肌舒张,总的外周阻力减少,血液变稀,血流量增加所致。痰饮病如慢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食积多由消化不良引起。

  涩脉:短细不畅,如刀刮竹,往来滞涩。主见于血少、气滞、血瘀、精少,如久病体弱、贫血、闭经、肝硬化或内脏瘀血等病。亦可见于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脉来滞涩是气血运行不利的结果。血少、精伤、血流缓慢,亦可形成涩脉。

  弦脉:长而有力,指下端直,如按琴弦。主肝胆病、气郁、痰饮、痛证、疟疾。弦而有力,见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痰饮(如慢性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等)一般脉弦滑;身体任何部份的痛证、疟疾,脉亦弦,中医有“疟脉自弦”的说法;肝阴虚,脉多弦细;正常人脉象也有兼弦的。弦脉的形成,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影响平滑肌收缩有关。

  紧脉:脉来绷急,状如车绳转索,弹指有力。主寒、主痛。浮紧为外感风寒、表实。沉紧为里寒痛证。紧脉形成,可能与心搏排血量增高,周围血管收缩,动脉紧张度增强等因素有关。

  结脉:迟缓脉中止,止无定数(不规则的脉搏间歇)。主气郁、寒痰、瘀血(包括心脏病、期前收缩、传导阻滞、精神紧张等)。气郁者,必兼胸胁闷胀、窜痛;寒痰者,必兼胸脘闷痞、呕恶、血瘀者,必兼心胸刺痛、唇舌紫暗。张景岳认为;结脉的形成,“多由气血渐衰,精力不继,所以断而复续,续而复断,常见久病者多有之,虚劳者多有之”。但是,气血凝结,痰食停滞以致脉道阻塞,血行不利而现结脉者,并不少见。

  代脉:脉有规律间歇,止有定数,良久复动(有定数的若干至一止,歇止后复来较迟)。主惊悸、疼痛、脏气衰弱,气血不足(见于多种心脏病)。代脉的歇止具有一定的规律,歇止而后的中间间隔,比结脉的间歇为长。代脉一般由脏气衰、血运乏力所致,但惊悸扰乱气机,或疼痛导致气逆,也可有代脉。心肌损害及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亦可见代脉。

  促脉:数(快速)脉中歇、歇无定数。主阳盛实热(包括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心肌炎、其它原因的心脏病、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等)、气血郁结,痰饮、食积。促而无力为津伤气脱。心房纤颤或心动过速伴有早期收缩者,多有促脉。
  另,医生侯的是左右手的尺,寸,关三个地方,尺,寸,关分别侯不同的器官。2006-05-09
严格来说,男左女右不过是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产物.
中医把脉是两手都把的.
两手脉象确有不同,因为左手接近心脏.
两手都把是为了更加精确而已.2006-05-09
不分男女的,要换手是因为两只手的脉搏部位对应的藏府不同.左右手都是有分寸,关,尺三部的.
左手三分别寸位主心,关位主肝,尺位主肾.右手三部是寸位主肺,关位脾胃,尺位主肾2006-05-09
中医看病的时候2个手都看的
我看过很多次,不过一般来说男的都习惯先伸左手,女的没注意过,好象也是左手,不过大夫会提示你换手,两个手掌握的东西不一样吧2006-05-09
中医把脉是有区分的,左右手的脉象所对应的脏腑不一样!
而不是区分男左女右!2006-05-09
不分,不管男女,都要号两侧的脉2006-05-16
mcxzy 阅读 106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5:26: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严格来说,男左女右不过是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产物.中医把脉是两手都把的.两手脉象确有不同,因为左手接近心脏.两手都把是为了更加精确而已.

  • 没有一点科学根据。现在通常对孕妇胎儿的性别鉴定是B超,但是,即便是最有经验的影像学专家也的在妊娠三个半月或者三个月以上,准确率也不能达到100%,另有一项检查,就是利用孕妇末梢血,也就是毛细血管血,从孕妇耳垂上采血几滴,制成血涂片,经过特殊染色,利用细胞形态学的技术,来鉴定胎儿的性别,...

  • 在古装电视剧或电影中,一家之长的男主人常常坐在高堂之左,而女主人则位于其右;同样,在传统的中医学领域,医生在给病人把脉时也要求是男左女右;而在看手相的算命先生眼中,这种划分同样重要。现代社会,公厕的设计也遵循男左女右的原则。那么,这种分法背后究竟有何深意?男左女右的说法最早可追...

  • "男左女右"是一种习俗,比如在结婚照上,总是新郎在左,新娘在右。中医为病人把脉时,也是男左女右的规则:男患者先搭左手,取其气脉。女患者先搭右手,取其血脉。大夫们说如果不遵循这一规则,就出现了阴差阳错的现象,万万不可颠倒。男左女右的习俗和古代人的哲学观关系非常紧密。中国古代有阴...

  • 这个是不分左右的,左手和右手所代表的肝脏都不是一样的,把脉要全面,别相信什么男左女右,只把半边脉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