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短懒言、浑身乏力,脾虚了?一个方子6味药,补脾益气 生津润燥

谈到中医上的虚症,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肾虚,很多人就忽略了 脾虚 。大家有所不知,所谓“ 脾虚生百病 ”,现在很多人因工作压力,生活节奏加快,经常吃饭不规律,而且因工作原因也经常熬夜。长期以来,脾胃就会越来越受伤,也就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所以补充脾胃就变得尤为重要。
中医上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主管着人体的饮食吸收与消化。如果因饮食不节、情绪不舒、过度劳累、久病体虚等情况导致脾胃不好,身体的气血就会不足,因此身体各个部分也得不到气血濡养,从而出现 头晕头痛、厌食、浑身乏力、气短懒言、爱出汗、大便干燥、腹泻等症 。
怎么办呢?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出自 《伤寒论》 只有6味药的方子—— 小建中汤 。是由 饴糖、桂枝、白芍、炙甘草、大枣、生姜 组成。水煎取汁,加入饴糖溶化,温服。
方中重用 饴糖 为君药,味甘性温,入脾、胃、肺三经,有 补脾益气、温中补虚、生津润燥 的作用。可用于 劳倦、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吃了东西消化不良 等情况。
方中 桂枝、白芍 为臣药。 桂枝味辛性温,可以温中气;白芍入肝、脾两经,能滋补肝血,养阴合营。两者搭配,可以调和营卫。
大枣、生姜和炙甘草 并为佐使药。 大枣甘温,可以补脾、养阴血;生姜味辛,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炙甘草甘温益气、调和诸药 。
总而言之,小建中汤为经典的理虚方,对因工作压力,生活节奏快,经常吃饭不规律,经常熬夜, 头晕头痛、厌食、浑身乏力、气短懒言、爱出汗、大便干燥、腹泻, 脾胃差的你们,有调脾胃、补血气、解痉止痛的作用。
2022-07-11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5:41: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总而言之,小建中汤为经典的理虚方,对因工作压力,生活节奏快,经常吃饭不规律,经常熬夜, 头晕头痛、厌食、浑身乏力、气短懒言、爱出汗、大便干燥、腹泻, 脾胃差的你们,有调脾胃、补血气、解痉止痛的作用。

  • 胃虚、脾虚一般是指脾胃虚弱,表现在消化道功能减退方面,会引起营养不良或者脾胃虚弱,导致气虚或者津液生化不足。会出现食欲不佳、食后腹胀、大便溏泻或者便秘,这是脾胃虚弱之后胃肠道运行动力不足而引起,并且会出现周身怕冷、气虚、气短懒言、乏力倦怠,这是脾虚、胃虚之后,气血津液生化不足,特别是水...

  • 1、典型症状 气虚主要表现为气少懒言、气短、声音弱、不愿说话;神疲乏力、全身乏力;头晕目眩、自汗等等,部分人还会伴有耳鸣;舌苔淡白,脉虚无力。2、并发症状 气虚还可能会引起水液代谢失调,进而形成水中,脾虚严重的人也可能会导致中气下馅,具体表现为面色淡白、眩晕易汗、小便频繁、浑浊等等。气...

  • 1、脾气虚证脾气虚指脾气不足,运化失职,以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证候表现:食欲不振,腹胀,食后胀甚,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肢体倦怠,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淡苔白,脉缓或弱。病因: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或禀赋不足、素体脾虚,...

  • 再者,肌肉无力且松软,说明脾的滋养和支撑作用减弱。此外,脾虚的人常常会感到气短乏力,缺乏言语力,这是由于脾主运化,气虚则语言无力,精神不振。综上所述,脾虚的症状包括面色黄、体形瘦弱、肌肉松弛、气短懒言等,这些都反映出脾脏功能的失调。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调理,以防病情进一步发展。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